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叙述了山东省的红色历史。讲述了山东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以及在大时期、土地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过程。展现了山东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利结经验,弘扬传统,为山东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服务,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目录
编 山东党组织的创建(1921年7月—1923年6月) 章 鸦片战争后山东的社会变化 节 鸦片战争后山东的社会状况 节 辛亥在山东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章 五四运动在山东和济南早期组织的建立 节 五四运动前山东人民收回主权的斗争 节 五四运动中山东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 第四节 济南早期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第三章 山东党组织成立初期的活动 节 党的一大后山东党组织的活动 节 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第三节 山东党组织的发展和团组织的建立编 山东党组织在大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四章 大洪流中山东党团组织的发展 节 次国共合作在山东的实现 节 党团组织在各地的发展 第三节 中共山东区委和省委的建立 第五章 山东群众运动的兴起 节 国共合作推动出现新局面 节 异军突起的山东工人运动 第三节 初步开展农动 第四节 国共合作破裂和大失败对山东的影响第三编 山东党组织在土地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六章 发动农民武装和反对日军制造济南惨案 节 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武装 节 济南惨案与山东党组下的反日斗争 第三节 贯彻六大决议开展党的工作 第七章 白色恐怖下的山东党组织 节 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山东党组织 节 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 第三节 英勇悲壮的农民 第四节 不屈不挠的狱中斗争 第五节 在军暂编军中的兵运工作及烟台市委的建立 第六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宣传和请愿斗争 第八章 各地党组织独立坚持斗争 节 以济南、莱芜为中心的党组织活动 节 胶东地区党组织的活动 第三节 苏鲁边区党组织的活动 第九章 重建山东省委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节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山东的抗日救亡运动 节 重建山东省委 第三节 各地党组织的发展 第四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初步贯彻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第四编 山东党组织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十章 发动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节 卢沟桥事变后山东的形势与省委的决策 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东的形成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第四节 省委组全省抗日武装 第五节 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成立及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第六节 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 第十一章 坚持抗战团步的方针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 节 人战略相持阶段的山东形势 节 八路军一五师主力入鲁 第三节 八路军山东纵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第四节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反击顽固派的磨擦 第五节 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参加抗战 第六节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及省战工会的建立 第七节 初步建立根据地财政经济秩序 第八节 根据地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九节 加强根据地党的建设 第十二章 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上) 节 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节 山东军民的艰苦抗战 第三节 击退顽固派掀起的新的逆流 第四节 来山东指导工作和山东分局四年工结 第五节 构建主力军、地方军、人民武装三位一体武装力量体系 第六节 开展分散、地方、群众游击战 第七节 实行精兵简政和党的一元 第八节 夺取战略要地独撑抗战大局 第十三章 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下) 节 开展减租减息群众运动 节 加强根据地财政经济建设 第三节 加强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第四节 与群众共渡难关 第五节 发展根据地宣传文化教育事业 第六节 党的建设与整风运动 第十四章 壮大抗日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 节 1943年秋冬后的形势和山东根据地军民的任务 节 发动攻势作战扩大根据地 第三节 加强敌伪军工作和城市工作 第四节 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第五节 开展大生产运动 第六节 加强财政工商金融工作 第七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第八节 宣传文化教育及卫生、战邮等事业的发展 第九节 开展大反攻夺取抗战胜利第五编 山东党组织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第十五章 争取民主和反对内战、的斗争 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山东形势 节 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 第三节 捍卫抗日战争胜利果实 第四节 维护停战协定与争取民主 第五节 山东解放区的练兵、减租和生产 第十六章 粉碎的军攻 节 山东军行自卫战争 节 土地动的开展 第三节 粉碎军队的攻 第四节 加强和完善支前工作 第五节 粉碎军队的攻 第六节 坚持被占领区的斗争 第七节 在土改和支前中壮的队伍 第八节 山东统治区的爱国动 第十七章 夺取战攻的新胜利 节 揭开战攻序幕 节 继行内线作战 第三节 土改复查与老区结束土改 第四节 开展整党整军运动 第五节 行生产救灾 第十八章 揭开战略决战序幕和支援全国解放 节 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序幕 节 支援全国解放 第三节 解放山东全境 第四节 山东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第十九章 开展新民主主义建设和迎接新中国诞生 节 山东分局重新成立和学七届二精神 节 潍坊、济南、青岛的城市接管 第三节 解放区建设的展开 第四节 加强党的建设 第五节 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后记丛书后记
摘要与插图
; ;;章
;;;;鸦片战争后山东的社会变化
;;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山东和全国多数地区一样,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演变,尤其是20世纪初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组织在济南的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
;;;;节鸦片战争后山东的社会状况山东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山东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境内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引起了资本主义列强的觊觎。早在1832年,英国间谍船“阿美士德”号侵入山东,搜集情报,这是西方殖民者对山东早的侵略活动。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军舰多次强行驶入胶东沿海。其后,资本主义列强逐渐侵入山东沿海地区,并逐渐向山东内地扩张。1858年6月,俄、美、英、法强迫清签订等的《天津条约》,规定新增开10处通商口岸,其括山东登州(今蓬莱)。1860年,英法联军一度侵占烟台。1861年,烟台正式设关开埠,英、法、德、日、俄等十几个国家的侵略势力接踵而,外国商品和外来资本也随之大量输入。此后半个多世纪,山东成为诸列强是日、德、英等国争夺在华势力范围的焦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极富扩张的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将中国的东北、山东等地区视为其侵略的主要目标。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结束。日本强迫清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大片国土。《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者以种种借口强行占领威海卫达三年之久。1898年,英国向清提出了租借威海卫的无理要求。昏聩无能的清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威海卫租借条约》,租期为25年。根据条约规定,威海全湾沿岸10公里以内地域及刘公岛等地均由英国租借。1897年11月,德皇威廉二世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命令其海军侵占胶州湾。次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山东的殖民权益被日本取代。
;;;;外国侵略者通过军事侵略,强迫清签订了一个个等条约,为其对中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和政治控制了道路,山东深受其害。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逐步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德、英、日等国利用在华特权,纷纷在山东修铁路、开矿山、设工厂、办银行,加紧了对山东经济命脉的控制。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山行经济侵略的同时,加强了文化渗透。鸦片战争前后,德、英、法、美等国的传教士纷纷来到山东。19世纪末,天主教在山东设立了北、南、东3个教区,分别在济南、兖州、烟台建立了3堂;教会在全省107个州县中的72个州行活动,基层活动据点达1002个,达8万人之多。许多教会还建立了武装。一些传教士霸占房屋田地,侮辱妇女,鱼肉乡里,有些传教士甚是在山东各地收集情报的间谍。教会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山东的一支特殊力量。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山东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及政治控制的逐步加强,山东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给山东社会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外国商品和资本的大量输入,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个封建的山东逐渐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山东;另一方面,外国侵略势力又与山东封建势力相勾结,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残酷地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