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回顾文明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的书,作者通过古往今来的历史对比,细数了中西两大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该书共收入48篇文章括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生存的逻辑、定居的逻辑、游居的逻辑、碰撞的逻辑和维新的逻辑六个方面,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如中华文明是具有“永在”的文明,也是世界上的广土巨族,郡县制和封建制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政商之争在天前只能是政赢得胜利等等。由现代西方话语权的存在,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流毒甚广,如弗朗西斯·\;福山认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将终结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摩尔根认为西方文明具有高等文明的中心地位。作者对这些西方中心论的观点一一分析并反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目录
前言一、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 1.亨廷顿的“我们” 2.布罗代尔的“文化领地” 3.汤因比的“峭壁” 4.摩尔根的“阶梯” 5.伏尔泰的“启蒙状态” 6.孔颖达的“照临四方” 7.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 8.苏秉琦的“六大区系”二、生存的逻辑 1.赫拉利的“大骗局’, 2.拉美西斯三世的“海上民族’, 3.大禹的“九州” 4.姜太公的“天下之天下’, 5.周公旦的“协和万邦” 6.秦赢政的“为三十六郡” 7.汉高祖的“提三尺剑取天下” 8.刘元海的“绍修三祖之业”三、定居的逻辑 1.孔夫子的“百世可知” 2.李世民的“创与守成” 3.柳宗元的“公之大者” 4.费正清的“业力量” 5.安石的“理财为急务” 6.冀朝鼎的“基本经济区” 7.梁启超的“硕大无朋的巨族” 8.姚大力的“我们是谁”四、游居的逻辑 1.斯金纳的“高加索人种” 2.赖克的“颜那亚人” 3.希罗多德的“野蛮人” 4.斯宾格勒的“西方文化” 5.恺撒的“日耳曼蛮族” 6.兰克的“三次深呼吸” 7.爱因的“手表后盖” 8.阿明的“蛮族的封建制”五、碰撞的逻辑 1.贝克特的“战争资本主义” 2.黄仁宇的“明代而极” 3.弗兰克的“三等厢座位” 4.乾隆帝的“十全” 5.康有为的“十年而霸图定” 6.马克思的“运动” 7.中国的文明史意义 8.中国经济建设的文明史意义六、发展的逻辑 1.张培刚的“的工业化” 2.埃斯科瓦尔的“遭遇发展” 3.斯蒂格利茨的“美式资本主义’’ 4.马孔斯的“儒家世界” 5.方济各的“糟糕的反应” 6.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 7.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文明史意义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史意义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