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人之存在”为中心,综合运用主题解读、比较研究、传记研究、文化观照、理论分析等方式对具体作行解读,探索文学经典中蕴含的精神世界。本书以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阅读论为中心,探讨了经典的价值以及经典阅读的现状与意义,选取《埃涅阿斯纪》《哈姆莱特》《许佩里翁》《项链》《在流放地》《边城》《雪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世界文学名著及维吉尔、莎士比亚、弥尔顿、莫泊桑、契诃夫等世界文学巨匠,对作家作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从人的内心及精神的角度探讨文学创作和表现问题。
目录
绪论:透过文学的望镜探索精神世界。章 盛世中的文人焦虑——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文本解读章 苟活还是选择死亡——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文本解读第三章 诗人作为精神殉道者——荷尔德林《许佩里翁》文本解读第四章 “幸福是一个债主”——福楼拜法利夫人》文本解读第五章 命运还是自设的圈套——莫泊桑《项链》文本解读第六章 小说作为一种精神自传——契诃夫《牵小狗的女人》文本解读第七章 洞悉时间之秘的书写——卡夫卡《在流放地》文本解读第八章 “泥罐子碰铁罐子的悲剧“——叶赛宁诗歌创作主题分析第九章 孤独是一种生命状态——井上靖《猎枪》文本解读第十章 拯救与新生的可能——大江《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文本解读第十一章 “对存在的诗沉思“——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文本解读第十二章 褪尽神话可能的现代生活——莫里森《墙》文本解读。第十三章 书写东西文化冲突的文本——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文本解读第十四章 身份焦虑背后的人关怀——翁达杰小说创作历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