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是通识教育的数目。本书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选取了十二个主题,论述四大名著与儒释道文化、民间文化等的关系,使读者了解四大名著既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是传统文化艺术化的载体,具备审美价值的同时,还具备文化价值,在塑造民族品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可以作为大学相关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一般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diyi讲 《三国演义》的正统观与“拥刘反曹”思想*
一、正统溯源2
二、史学界关于三国的正统之争5
三、蜀汉正统与“拥刘反曹” 6
四、“拥刘反曹”思想形成的原因*6
五、《三国演义》正统观及“拥刘反曹”思想的当代意义*9
讲 《三国演义》的天命观20
一、天命的含义和天命观的由来20
二、《三国演义》天命观的表现特征23
三、天命观的评价32
第三讲 《三国演义》的价值观与诸葛亮形象 34
一、以道德取向为的儒家价值观35
二、乱世决定了特殊的入仕道路和价值选择44
三、统一、正统与个体价值的体现45
四、不以成败论英雄47
第四讲 《水浒传》与酒文化 48
一、英雄与酒49
二、《水浒传》中的酒俗65
第五讲 忠义思想与《水浒传》的招安结局69
一、令人郁闷的《水浒传》后半段69
二、纠结于忠义与招安的《水浒传》接受史7*
三、《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招安75
四、招安是忠义思想加入的必然结局77
第六讲 江湖文化与《水浒传》的女观84
一、历的侠与色84
二、《水浒传》中侠与色的对立86
三、江湖文化与《水浒传》的女观99
第七讲 儒家文化与宋江形象 *0*
一、仁义宋江*0*
二、才智宋江*04
三、忠孝宋江*06
四、诚信宋江*08
第八讲 西游记的“三教合一”思想**5
一、“三教合一”的含义**5
二、“三教合一”在小说中的表现**6
三、“三教合一”是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27
第九讲 心学与孙悟空形象 *30
一、心学及其主要思想*30
二、心学思想在《西游记》中的表现*32
三、离经叛道的孙悟空*35
四、如何理解心学与孙悟空的关系*42
第十讲 小农思想与猪八戒形象 *44
一、小农和小农思想*44
二、猪八戒的格特征*45
第十一讲 禅宗与贾宝玉形象 *6*
一、禅宗及禅宗的主要思想*6*
二、贾宝玉形象与禅宗*62
三、禅宗对贾宝玉格的影响*73
第十二讲 《红楼梦》中的满族文化 *77
一、作者的满族文化背景*77
二、《红楼梦》中的满族民俗*78
三、《红楼梦》与萨满文化*87
第十三讲 家国同构与《红楼梦》中的贾府 *9*
一、家长制*92
二、贾府的治理*97
三、贾府的经济20*
四、贾府的政治斗争205
五、后继无人206
参考文献208
摘要与插图
讲
《三国演义》的正统观与“拥刘反曹”思想
《三国演义》是部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①它里含的思想内容是丰富和复杂的,有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还有很多来自民间的思想观念,它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所以这部小说值得我们认真地研读。小说里面有一种思想突出、明显,影响也大,是小说的正统观。这个正统观和“拥刘反曹”,我形容它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个问题,从这一面看,它体现的是正统观;从另一面看,是拥刘反曹。因为大家可能都了解《三国演义》,所以这么一说,大家头脑中马上会浮现出来一个刘备的形象,一个曹操的形象,他们分别代表着两种势力——一正一反,这是小说歌颂和贬斥的双方。既然有这样的一种认识,要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正统?实际上在中国,正统的说法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个土壤来自哪里呢?是我们的宗法社会。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本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我们注重家庭,在家庭里面讲父权制、男子继承制、嫡庶之分,家庭的这种宗法文化,逐渐形成了在政治上的一种正统的观念。于是在其他的各个行业里面,都有所谓的正统和不正统。中国人强调这一点,这是传统的文化。如果从词汇上来看,“正统”这个词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是汉代,所以我们先为“正统”溯源。
一、正统溯源
“正统”一词出现在汉代,但是正统的观念发源甚早,它早的表现应该是“尊攘夷”。“尊攘夷”早出现在《春秋》三传中的《春秋公羊传》中,《春秋公羊传·僖公四年》有“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之说①。这是指齐桓公用管仲为相,借尊崇,抗拒周边民族,确立霸主地位。这是政治策略,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少说明当时的诸侯在对外时态度可以一致,表面上都承认的地位是高的,这实际是承认是正统。这种观念在当时是一种共识,所以,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②孔子对管仲相齐绩是认可的,他晚于管仲一百余年,说今老百姓仍然得到管仲的好处,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恐怕都要披散头发,穿着左社的衣服了!因为管仲坚决地讨伐我、狄这些周边的民族,所以我们才没有被吞并,没有披散头发,穿着衣襟掩向左边的衣服。因为“中原”是束发加冠、衣服右衽的,披发左衽是周边民族的装饰。可见,孔子是肯定“尊攘夷”的。可以说,在“华夷之辨”思想形成之后,正统首先在华与夷的地位分别上体现出不容置疑的尊华贬夷观念,虽然没用“正统”这个词,但实际上是这么回事。
到了汉代,随着强化君权的思想逐渐流行,要稳固现及其子孙的地位,必须强调其帝位及其延续的合法,“正统”是一个合理的理由。有关正统的说法我们可以找到这样几个文献:一个是班固的《典引》,班固是东汉的史学家,《汉书》的作者,他有一篇文章叫《典引》,《典引》中有这样一句话:“盖以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③这里面提到了正统。还有个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