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涉及到清洁发展机制(CDM)方法学的多个方面,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CDM项目所具有的特殊,从农村沼气工程项目的方法学研究到生物质利用新整合方法学的应用问题,从开发一般CDM项目的前期评估工具到建立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从分析我国开展CDM项目的现状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开展CDM项目的相关政策、管理机制、法律与法规,同时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在我国开展CDM项目的潜力,并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目前在开发CDM项目上的优势与不足,从中找出在我国开展CDM项目的障碍和困难,有针对地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目录
章绪论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历史回顾
1.1.2温室效应原理
1.1.3 全球气候变暖
1.2清洁发展机制及其项目开发流程
1.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1.2.2清洁发展机制简介
1.2.3CDM项目开发的流程与方法
1.3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方法学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1.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大型项目方法学AM0011
1.3.2大型项目方法学AM0019
1.3.3大型项目方法学AM0025
1.3.4大型项目方法学AM0026
1.3.5大型项目方法学AM0036
1.3.6整合方法学ACM0001-垃圾填埋气项目·
1.3.7整合方法学ACM0002-可再生能源联网发电项目
1.3.8整合方法学ACM0006-生物质废弃物联网发电项目
1.4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章我国开展CDM项目的现状分析
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我国开展CDM项目的政策
2.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中国制定CDM项目政策的基础
2.1.2我国关于CDM项目的一般要求
2.1.3中国开展CDM项目的管理
2.2中国CDM项目市场分析
2.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全球碳市场需求
2.2.2我国与附件2国家的CDM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2.2.3我国可再生能源CDM项目的现状分析
2.3案例分析:广东省CDM项目市场潜力分析
2.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广东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
2.3.2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2.3.3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预测
2.4我国开展CDM项目的障碍与对策
2.4.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障碍
2.4.2能力障碍
2.4.3意识障碍
2.4.4信息与语言障碍
2.4.5买方市场障碍·
2.4.6COP程序和方法学障碍
第三章农村户用沼气工程CDM项目的方法学研究
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沼气利用项目的方法学
3.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整合方法学ACM0001——经批准的垃圾填埋气项目的统一基准线方法学(ACM0001/第5版)
3.1.2小型项目方法学AMS-Ⅲ.G——垃圾填埋的甲烷回收(Ⅲ.G/第4版)
3.1.3大型项目方法学AM0013——避免有机废水处理的甲烷排放(AM0013/第4版)
3.1.4小型项目方法学AMS-Ⅲ.H——废水处理的甲烷回收(Ⅲ.H/第5版)
3.1.5小型项目方法学AMS-Ⅲ.I-——通过好氧系统替代厌氧污水池避免废水处理中甲烷产生(Ⅲ.I/第5版)
3.1.6大型项目方法学AM0039——利用共生堆肥技术减少有机废水和生物有机固体废物的甲烷排放(AM0039/第1版)
3.1.7小型项目方法学AMS-Ⅲ.F——通过堆肥避免生物质腐烂产生甲烷(Ⅲ.F/第4版)
3.1.8小型项目方法学AMS-Ⅲ.D——农业和农工活动中的甲烷回收(Ⅲ.D/第2版)
3.2农村户用沼气工程项目
3.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沼气利用技术现状
3.2.2沼气工程的工艺与技术
3.2.3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3. 3农村户用沼气池工程项目方法学问题
3.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项目减排分析
3. 3. 2沼气工程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分析
3. 3. 3监测方法学的分析与讨论
3. 3. 4沼气工程项目监测方法学的设计
3.3.5农村沼气工程作为CDM项目的其他问题讨论
3.4本结
第四章 生物质利用CDM项目的关键问题分析
4.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我国生物质开发利用现状
4.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我国的生物质资源量
4.1.2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现状
4.1.3电技术的现状
4.1.4电技术国内应用现状
4.1.5我国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4.1.6我国发展电的影响因素
4.2生物质利用方法展·
4.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历史回顾
4.2.2统一方法学ACM0006
4.3案例分析
4.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项目简介
4.3.2方法学与基准线分析
4.3.3额外论述
4.3.4减排量的计算
4.3.5监测实施计划
4.3.6本节小结
第五章CDM项目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
5.1CDM项目额外评估工具
5.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范围与适应条件
5.1.2对于各步骤的要点说明
5.2拟议的CDM项目评估体系的构建
5.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标准及方法的确定
5.2.2方法应用案例
5.3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标准评估体系的构建
5.3.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引言
5.3.2多层矩阵模型的构建方案
5.3.3分析与讨论
5.3.4案例分析
5.4分析结
第六章结论
6.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主要结论
6.2全结
参考文献
附录电项目减排量计算基本数据
一、电网电量边际的计算
二、电网容量边际
三、电均排放因子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章绪论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历史回顾
1824年,法国数学家傅里叶在题为《地球及其表层空间温度概述》的论文中早讨论了地球如何获取热量的问题,他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地球确实将大量的热量反射回太空,但大气层还是拦下了其中的一部分并将其重新反射回地球表面。
1896年,瑞典科学家Arrhenius在傅里叶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个用以计算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理论模型,他的研究模型表明: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约40%,温度会下降4~5℃,并可引发一个新的冰川期;二氧化碳含量翻番的话,温度会上升5~6℃。
1938年,英国工程师Guy Callendar 发表了《人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及其对气温的影响》的文章。他收集了全球各地147个气候观测站的数据,估算出当时地球的气温与500年前相比已经升高了0.3℃。他预计,由于二氧化碳不断被排放到大气层,21世纪地球的温度将会上升1.1℃。
1956年,一步收集数据后,Callendar公布的计算结果显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占比从1900年的2.90%o增加到当年的3.25%o。这一数据和加州理工学院的查尔斯·基林同年公布的3.15%o相当。
1957年,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罗杰·雷维尔和汉斯·聚斯指出,“人类正在从事大规模的地球物理实验,要将几亿年来沉积在地下的有机碳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返还到大气层中去。”基林在此后20年里的测量结果更证明了这一点,CO2的相对含量从1956年的3.15%稳步上升到了1997年的3.65%o。这一结果与目前大气中的CO2含量大约在3.70%o相吻合。
此表明:人类已经认识到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会产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使地球气温显著上升,即所谓的“温室效应”。
1.1.2温室效应原理
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同时必须向外辐射相当的能量,才能保持地球表面温度不变。太阳辐射能以短波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一部分辐射能被地球大气和地球表面反射回去,大部分则直接通过大气层使地球表面增暖。地球吸收和处理这些辐射能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红外辐射能。
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其他大气中自然存在的“温室气体”吸收来自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能。这些气体起到阻止红外辐射能直接从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作用。
相反地,一些交互作用括辐射、气流、蒸发、云的形成和降雨等)将这些辐射能向上传送大气中,然后向大气层外的太空辐射(参见图1-1)。这个更慢更间接的辐射过程使地球表面不能无阻拦地向外辐射能量,地球才没有变得像火星一样寒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