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内括:音乐教育学概论、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和意义、音乐教育审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与音乐教育理论实践、教学与音乐教育理论实践等。
目录
章音乐教育学概论
节音乐教育的本质
节 音乐教育与哲学原理
第三节音乐教育的音乐、美学
第四节音乐教育与社会学原理
第五节音乐教育与心理学原理
章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和意义
节音乐教育学科的定位及基本范畴
节音乐教育能和意义
第三节音乐教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三章音乐教育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节音乐教育学的目的与任务
节 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音乐学点
第四节 音乐学型和途径
第五节音乐技能的学p>
第六节音乐鉴赏的学p>
第七节音乐表演的学p>
第四章音乐教育审美
节音乐教育审美
节音乐教育的审衡
第五章音乐教师教育
节音乐教师的职责、作用与教育才能
节音乐教师的素质与素养
第三节转型期的中国音乐教师教育
第六章 课程与音乐教育理论实践
节音乐课程的内容
节音乐课程教材开发
第七章教学与音乐教育理论实践
节教学的领域与原则
节教学的组织工作
第三节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音乐教育的管理、评价与评价
节音乐教育管理
节音乐教学评价的概述
第三节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以及实施
第四节音乐教育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章音乐教育学概论
节音乐教育的本质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强调对人“善民心、感人深”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强调使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而当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观念和利的教学行为,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在“技能上”和“唯科学”的匠化观念引导下,其使命严重错位。受其业而不解其惑,受其技而不解其艺,受其能而不解其情。拆卸拼装、分课的课程结构似乎成了必由之路。而对“以人为本”的、关注和尊重学个人感受和个发展的新理念、新行为却不屑一顾。由此不断强化了艺匠的利的、共的、人技分离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在音乐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音乐教育如何与时?已是当务之急!从音乐教育的人本化、审美化、情感化、个化、艺术化、人文化六个方面来突破旧观念和行为的束缚,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新理念贯穿于高师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以从理念到行为的根本转型。
一、音乐教育的人本化
何为音乐教育的人本化?但凡音乐教育中重视人的尊严,能够充分调动人对音乐知识技能有成效的思索、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并不断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获得人格提升的行为和观念,便是音乐教育的人本化。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始终知道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怎样去实现自我设计?通过音乐学来表达和领悟人情、人本、人道,人的七情六欲等各种复杂感情?人本不是孤独的,也不是超尘的。当它作为人的自然属时,音乐教育表现出对个体的生活感受和喜怒哀乐的尊重,当它作为人的社会属时,音乐教育表达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对自律、自爱、自强等高尚人格的崇尚,闪烁着人本之光,。
自古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形成了“人本化”和“技艺化”两种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孔子提倡的是“人本化”的音乐教育,教坊梨园提倡的是“技艺化”为主的音乐教育。前者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内通了伦理道德,是拓竟了内涵的德育:后者是以“一技之长”为目标,是训练音乐表现手段和能力为主的教育。二者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互相冲突,但又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存互补。如何实现音乐教育的人本化呢?《乐记》日:“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虽然《乐记》表面上是论述衡量音乐作品的标准,但实质上是深刻地表明了对音乐教育“人(德)”“艺(技)”关系的态度和重心,显现了古人对音乐教育的人本化的思考。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中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高师随后移植。在执行和移植过程中,过分偏重汲取“技艺”因素,忽视了对其中存在的“育人”因素的了解和借鉴,因而出现了严重的“重艺轻人”的现象。面对多元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的社会挑战,学生除具备专业技能外,更需要有思想、有抱负、有丰富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国家、民族、人民怀有深厚情感和责任感。我们很难设想一个毫无理想、思想浅薄、贫乏狭隘、只考虑个人私利、对社会感情淡读的人能成为好的音乐人才。然而,大开,形形色色的音乐思
潮蜂拥而入,势必对师生的廿界观、人生观、音乐教育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势下如何实施音乐教育人本化呢?这确实是我们面对的严峻而棘手的任务。《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心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修身”“正心”“诚意”既是“人本化”的手段也是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人本化是带普遍和根本的问题。自古今在关于音乐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探讨中,诸多争论与分歧莫不与此关联。当今,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师生行为规范等众多具体问题,实质上都与音乐教育在方向上对“人与艺”的选择有关。强调音乐教育的人本化,是强调人在音乐教育中的独立地位,而不是考试和比赛的奴隶。倘若音乐师生已淡化了专业比赛的多少、技术等级的上升、专业单项成绩比例的提高。而着意于德智体发展的程度,音乐和非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结、评判、借鉴前人音乐经验能力的上升;关注知识、人格、情、毅力、耐力、自信心、专注力、适度感等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完善,音乐教育的人本化便获得了显著成效。不可否认,音乐教育是培养特定音乐行为的人才教育,音乐技术是特殊规律下的特定要求,带有明确的目的和强制。人们通过训练不断掌握和丰富它,用其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和思想情感。有了音乐的技术基础,才会增强音乐教育人本化的效果,才会成为人格修为提升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