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物及其野缘植物论卷

价格 360.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作物及其野缘植物》系列著作之一,全书分导论及上、中、下三篇四部分,导论统领全书,主要概述了中国作物的栽培史、起源化及其资源的多样;上篇为中国作物栽培史,从远古到今按时间顺序和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系统介绍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篇为中国作物的起源化,在作物起源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粮食作物、传统经济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作物、饲用及绿肥作物、、林木作物的起源化;下篇为中国作物及其野源植物的多样,从物种和遗传两个方面对粮食、经济、蔬菜、果树、花卉、饲用及绿肥、林木、的多样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具有较强的史料、科学、理论、实用和指导,既较系统地汇编了前人的历史经验和研究结果,也吸收年现代生物技术快速发展所取得的研展;它既为中国作物的起源化与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中国作物种质的改良和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既是一部史料和基础理论较强的专著,也是一部较为和实用的工具书。

目录

前言 ; ; 导论 ; ; 节 中国作物的栽培历史 ; ; 一、原始农业时期(前约10000-前2070) ; ; 二、传统农业的萌芽期(前2070-前475) ; ; 三、传统农业的形成期(前475-公元317) ; ; 四、传统农业的发展期(317-1127) ; ; 五、传统农业的成熟期(1127-1911) ; ; 六、现代农业的出现及发展(1911- ) ; ; 节 作物的起源化 ; ; 一、作物起源的几种学说 ; ; 二、几个重要的世界作物起源中心 ; ; 三、与作化相关的基本理论 ; ; 四、与作化有关的状演化 ; ; 第三节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 ; ; 一、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 ; ; 二、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 ; ; 三、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的研究与利用 ; ; 参考文献 ; ; 上篇 中国作物栽培史 ; ; 章 概述 ; ; 节 作物栽培史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 ; 一、作物栽培史的研究内涵 ; ; 二、作物栽培史的研究方法 ; ; 三、作物栽培史的研究意义 ; ; 节 作物栽培史的基本脉络与阶段划分 ; ; 一、作物栽培史的基本脉络 ; ; 二、作物栽培史的阶段划分 ; ; 三、中国作物的引种与传播的主要特点 ; ; 第三节 作物栽培的历史遗产 ; ; 一、珍贵的历史遗迹 ; ; 二、宝贵的农学思想 ; ; 三、丰富的种质资源 ; ; 参考文献 ; ; 章 原始农业时期——史前植物(作物)采集栽培驯化期 ; ; 节 作物栽培的产生 ; ; 一、神话传说与原始农业 ; ;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记载 ; ; 节 我国早驯化的作物 ; ; 一、黄河流域早驯化的作物主要有粟和黍 ; ; 二、长江流域早驯化的作物主要是稻 ; ; 三、其他作物的驯化 ; ; 第三节 史前作物栽培方式及特点参考文献 ; ; 第三章 传统农业的萌芽期——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时期 ; ; 节 栽培植物种类及农学思想 ; ; 一、传统“五谷”的含义 ; ; 二、主要栽培植物 ; ; 三、主要农学思想 ; ; 节 栽培方式及特点 ; ; 一、休闲耕作制 ; ; 二、垄作和条播的出现 ; ; 三、耦耕 ; ; 四、耘籽 ; ; 第三节 栽培种植区域 ; ; 一、夏代种植区 ; ; 二、商代种植区 ; ; 三、西周时期种植区 ; ; 四、春秋时期的农业区 ; ; 参考文献 ; ; 第四章 传统农业精细经营的形成期——北方旱作农业形成发展时期 ; ; 节 北方旱作技术形成发展的基础 ; ; 一、铁农具的出现是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前提 ; ; 二、基本农学思想的形成 ; ; 节 主要传统作物 ; ; 一、主要作物的品种分布及地位 ; ; 二、其他作物 ; ; 第三节 域外作物的 ; ; 一、苜蓿 ; ; 二、葡萄 ; ; 三、胡椒 ; ; …… ; ; 中篇 中国作物起源化 ; ; 下篇 中国作物及其野缘植物多样

摘要与插图

作物是经人类驯化及人工合成而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亦可认为作物是指对人类有价值并为人类有目的地种植和收获利用的一切植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作物是栽培植物。一般来讲,作物都有其野缘植物,这些野缘植物往往是作物的祖先亲,它们可能含有作物已丧失的有益基因,对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对作物研究的同时往往也对其野缘植行研究,它们都是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作物(农艺作物、大田作物)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广义的作物概念是指粮食、经济、园艺、饲、绿肥、林木、药材、花等一切人类栽培的植物,而本研究所指的作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饲与绿肥、花卉、林木、等八大类。在农林生产中,作物生产是根本,作物生产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其他物质基础,也为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说作物生产是生产,产是生产。作物能为人类提供多种生物必需品,例如蛋白质、淀粉、糖、油、纤维、燃料、调味品、兴奋剂、维生素、、木材等,还可以保护和美化环境。从数千年的历史看,粮食是保障人类生存、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其他任何生产所不能替代的,所有这些需求均有赖于多种多样的栽培植物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及其载体称为种质,对人类有利用价值或有利用潜力的种质提供。称为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俗称品种资源。作物种质资源不括任何地区、任何时间所栽培的植物种及其所有品种的基因,括它们的半驯化种、野生种和亲缘缘种,同时还括人们利用采、伐、摘、挖、放牧等手段为人类所利用的各种植物的各种类型,以及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田间杂和有毒植物。作物种质资源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作物种质资源是研究栽培植物及其野缘植物多样的;广义的作物种质资源不仅研究栽培植物及其野缘植物的多样,还研究采集与放牧植物的多样,同时还应研究田间杂与有毒植物的多样,因此又称粮食与农业植物种质资源。粮食与农业植物种质资源及作物种质资源都可以从与生物多样的关系和重要、研究层面与利用类型分成层次结构。从与生物多样的关系角度来分析,生物多样中受人类与农业影响形成了农业生物多样,而农业生物多样中的栽培植物多样与生物多样中的生物种质资源研究在范畴上都属于种质资源的研究层次。因此构成了生物多样、农业生物多样、种质资源三者既有的关系,又有交叉互为补充的层次结构。从重要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