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安石文化丛书》中的一部,主要围绕安石与其故乡临川的故事展开。主要内容从安石的家族渊源、支派繁衍等方面阐述氏家族在临川的历史发展;安石与临川乡贤的交往,多次返乡,写诗著文表达思乡情绪;以及千百年来,家乡人对安石崇祀有加,建有氏宗祠,举行祭祀活动,举办纪念活动,建立纪念馆等等;梳理了安石与临川的关系,多角度展示了安石与临川的渊源关系和精神风貌,是一部史料价值与阅读价值兼具的学术著作。
目录
章临川氏家族001节自太原迁居临川001节临川氏才俊020第三节结亲金溪吴氏050章明月照我还故里066节安石多次探亲故里临川066节安石与临川乡贤的交谊079第三节安石诗文中的家园情怀097第三章枝繁叶茂赣抚地113节抚州域内氏家族聚居地113节氏家族宗祠及祭祀活动127第三节与安石相关的遗迹遗存160第四章乡人缅怀荆公171节临川历代乡贤对安石的评颂171节安石研究会的成立及研究活动187第三节熙丰楼里说荆公204参考文献230后记232
摘要与插图
临川氏家族是由山西太原迁居抚州临川盐埠岭后繁衍发展起来的。山西太原氏是魏晋隋唐时期负盛名的世家大族之一,起步于曹魏,显赫于两晋,是在东晋末年,更是跃居琅琊氏等望族的前列。刘宋时期太原氏遭到屠杀,渐渐没落,直隋唐时期再次兴起,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成为当时的望族。从山西太原迁居临川盐埠岭的临川氏,开始只能算得上是寒门,直到安石父兄时代,他们通过科举之路,获名,致身仕途,凭着自身的才华、能力、品德渐渐地获得当时士大夫的赞誉,逐渐成为北宋时的望族。
节自太原迁居临川
临川氏是由山西太原氏迁居临川盐埠岭。安石在为父亲益所作的《先大夫述》中云:“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不知其所以徙。”①安石的表舅兼好友曾巩在为安石父亲益撰写的墓志铭《尚书都员外郎公墓志铭》也提道:“氏,其先为太原,世久迁徙。今家抚州之临川。”②从安石与曾巩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确定临川氏其先祖乃是世家大族山西太原氏。
一、临川氏先祖——太原氏
氏出太原。太原氏真正成为世家大族是从东汉末年柔、泽兄弟开始的。柔曾担任过“护匈奴中郎将”,泽熟读儒家经典,曾任代郡太守、雁门大守等职,兄弟两人一文一武,守望相助,成为东汉山西太原一带的地方望族,并了太原氏文武兼修、崇文尚武的家风。这笔无形的精神财富对氏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对泽的儿子昶事业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昶,字文舒,泽之子,年轻时以才德闻名于乡里,并与东汉大司徒允的儿子凌交好。在凌的举荐下,昶开始踏入仕途入曹不幕府,担任“太子文学”一职。在此期间,昶结识了司马懿。这是一位对其命运乃整个太原氏影响极大的人物。司马懿掌权后,昶深得器重,奏请伐吴,在江陵取得重大胜利,被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且获得京陵侯爵位,一跃成为雄踞一方的军国重臣。
正元二年(255),昶参定“淮南三乱”中毋丘俭、文钦的反叛大军。为表彰昶为司马家族建立勋,司马昭上表朝廷,封昶为骠骑大将军、守司空,位列三公。
昶在魏晋时期结识司马氏,通过自己的能力才干逐步登上了位极人臣的三公高位,太原氏家族亦在他的带领下步入了望族之前列。昶死后,他留给太原氏子孙们的不仅仅是尊贵的侯爵门第,还有他在亲身经历魏晋之际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结出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告诫子孙后代在家族中要以孝悌为先,在治国上要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本。昶的儿子浑、孙子济都谨记其教诲,为官讲究八稳,明哲保身,做事从不冒险,任何事情都以家族的利益为先,尽量不让自身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只是默默地发展着自身家族势力。这种处世之道,保障了太原氏在西晋时期成为朝野上下公认的世家大族。
东晋时期,太原氏凭借“五世盛德”在当时的世家大族中依然享有很高的声望。然而真正将太原氏带入鼎盛的则是述、坦之父子。
述,字怀祖,年幼丧父,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承在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