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Song dynasty monastic tea ceremony

价格 25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35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慧日峰下——宋代僧家茶事》是同名展览的一本图录。这次展览是“宋代文化联展四年计划”的期,整个展览系列旨在通过四年时间汇集宋代文化元素,向世人完整的展示杭州作为南宋的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脉络,展示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韵味。出版本书,是希望透过器物的本身,看到器物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
本书汇集了宋代茶事器物114件,器物类别囊括了盏、盏托、执壶、罐、渣斗、杂件等。整个展览由三个单元组成,分别为:煎点茶汤、茶具先生、禅茶东传,以此完整呈现宋代僧家茶事的历史脉络。

目录


前言
煎点茶汤
丛林盛礼
茶具先生
禅茶东传
入茶

碗盏

茶叶罐
执壶
杂件
瓷片

会使老谦名不朽
“天目”释名

摘要与插图

禅之趣意,在于静中悟道;茶之精神可于品茗中顿悟禅境,是故禅茶虽形色不同,然其所归之境,却为一者,由是禅茶本一味。
佛家用茶,多以茶为媒介,或作供养,或作色身资养,或助办道。所作供养,多以茶品清雅,汤色净洁,人饮清神,通贯身心,故以为净品而奉于佛前,以表清心供养。所作资养,人多五欲,受外障所扰,心身凝结,身识迷堵,茶品清幽,能通根尘,故以为资养色身通达障气之辅助。所作办道,茶品清透,可以凝神清气,以心印茶,茶之清神可以去除昏沉,醒神,故以为修心助道之缘。
此身六根,耳根单出,五根润物,以眼观色、以鼻闻香、以舌辨味、以身通气、以意入心。如是茶之精神,通达诸根,方为入禅之方便,若是单以茶品色香味而取悦身心,则茶是茶,禅是禅,二者不相融通,所言助道皆是假象,徒然自欺而已。禅茶一味,所言并非一句假名安立之辞,茶不能入禅,虽有其名,禅茶不存。何为禅境?何为茶意?于世间法中,以禅悟茶也好,以茶入禅也罢,不以其为助道之法,如何安名不足为思,本来是假象之名。于佛法门中,本将其作为助道因缘,方有禅茶入道之方便,若仅沉迷于茶品好恶,享受于五根,非惟不能助道,反成障道之法,如是赵州“吃茶去”,仅为禅与茶,一味无趣。
茶之一题,入得禅法,虽是一一相加之名,尚须诸多助缘,方能满足供养、清心、办道之用。禅门奉茶仪规,献茶庄严物具,奉献茶品之选,禅者入茶之心,如是等等,皆是助道之缘。由是种种,唐宋以来,禅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奉茶、普茶仪规,在丛林日用中出现了相应的职位,专司茶事。佛教所言庄严,从内在的自心庄严,到外在表现的道场庄严,也自然而然地置入茶事之中,茶礼仪规如同一堂庄严的佛事,呈现在丛林的日常之中,举手投足、入茶冲汤、奉茶供养、普茶利众,处处着心,安住当下一念,即心入道。如是转身再参赵外“从谂禅师“吃茶去”的时候,方能识得“吃茶”二字,被赋予了参悟心的内涵,或可解为“安住当下、莫向外求”等,因人而别,应机示道,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吃茶了。
以茶入禅,佛门禅者由茶悟道,契合诸方,结缘大众。文人雅士由对禅的喜乐,转化到了禅门茶事当中,那些能够将心境融入茶事的禅师,被文人所追崇,苏东坡便是其中为沉浸的一位。当然,能够吸引苏东坡的也并非只是禅门茶事,为重要的还是禅师本身的禅夫和内在风范,这些我们可以从禅师们所作禅茶诗偈中窥见一斑。如南山如荠的“道亦修兮禅亦参,茶杓半曲茶瓯圆。炉烟一篆虚空灭,款款蝶衣护蒲团”。而对于禅师置夫的认可,在苏东坡写给净慈寺谦禅师的诗中体现得为透彻,“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饔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以茶入器,禅为根本,茶为契因,器为契缘。禅者以一己入道之心,汇聚三昧水于器皿之中,融合茶之清和本味,呈现清心甘露汤品,或为供养,或为结缘,是为胜。茶器之用,于佛前供养为庄严具,分茶布众为承载具,茶品呈现,器之形制各有不同,佛前供养有专属置器,大众普茶有相应置器,日常品饮亦有适用置器。法无定法,一法契心,心生万法,器物所成亦复如是,形制呈现多因用处而定。器之初始,以呈物为用,其后所用多样,器之变化渐趋多元,为了体现器之观感,器的形制在用之上追求它的文化与艺术,归于物,器物艺术呈现无论如何变化,当以用为根本,失于其用,形则无用。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