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球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演化概要》归结了加勒比特提斯构造区、西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东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扎格罗斯(西亚)特提斯构造区、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区、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区等不同构造单元的主要地质特征,分析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过程。
目录
1 特提斯构造域及其时空分布 0011.1 特提斯构造域的含义 0011.2 特提斯构造域演化阶段0031.3 特提斯构造域分带 0071.4 特提斯构造域地块的起源 0162 加勒比特提斯构造区主要地质特征 0182.1 北美克拉通南部边缘盆地群0182.2 北美东南侧新元古界 - 古生界变形带0262.3 科迪勒拉 - 加勒比中新生代变形带0332.4 南美西北缘中新生代变形带0502.5 南美克拉通西北部沉积盆地0562.6 加勒比特提斯构造区地质演化简史 0573 西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主要地质特征0613.1 欧洲南部加里东期拼贴碰撞变形带 0613.2 欧洲南部华力西期拼贴碰撞变形带 0783.3 伊比利亚地块新元古界 - 古生界变形带 1033.4 中西地中海新生代洋盆及周缘中新生代变形带 1073.5 非洲大陆西北部边缘盆地群 1343.6 西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地质演化简史 1374 东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主要地质特征 1414.1 东欧地台南缘盆地群1414.2 东欧地台南侧新元古界 - 古生界变形带及黑海盆地 1474.3 亚得里亚—佩拉杰新元古界 - 古生界变形带1554.4 东地中海北缘中新生代变形带 1634.5 东地中海海盆及非洲大陆东北部边缘盆地群2004.6 东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地质演化简史2145 扎格罗斯特提斯构造区主要地质特征2185.1 北方大陆及南缘盆地2185.2 新元古界—古生界变形带 2445.3 中新生代变形带 2885.4 南方大陆相关盆地 3525.5 扎格罗斯特提斯构造区地质演化简史3646 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区主要地质特征3736.1 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古生代变形带3736.2 喜马拉雅中新生代变形带3956.3 东南亚西北部中新生代变形带4156.4 印度地台及孟加拉深海扇4356.5 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区地质演化简史4557 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区主要地质特征4607.1 北方大陆及周缘变形带4607.2 东南亚中新生代变形带5167.3 南中国海及周缘中新生代变形区 5697.4 东中国海及周缘中新生代变形区5997.5 澳大利亚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变形带 6087.6 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区地质演化简史653参考文献662
摘要与插图
特提斯构造域及其时空分布随着板块学说的不断发展,特提斯构造域(Tethyan tectonic domain)已远远超过Suess(1893、1895)限定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特提斯构造域是罗迪尼亚联合古陆解体后,新元古生代以来,直到纪,南方(冈瓦纳)古陆与北方(劳亚)古陆群之间的古大洋及相关的大陆架。根据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由早到晚,划分为原特提斯洋(540-400Ma为主要扩张期,400-280Ma为主要萎缩期)、古特提斯洋(400-280Ma为主要扩张期,280-200Ma为主要萎缩期)、中特提斯洋(280-200Ma为主要扩张期,200-100Ma为主要萎缩期)和新特提斯洋(200-100Ma为主要扩张期,100-23Ma为主要萎缩期)。空间上,特提斯构造域为北方古陆(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古陆)的南缘与南方古陆(冈瓦纳:南美、非洲、澳大利亚)的北缘及其间广阔的东西向廊带。根据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加勒比特提斯构造区、西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东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扎格罗斯(西亚)特提斯构造区、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区、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区。1.1特提斯构造域的含义Neumayr(1885)把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之间,J-K沿赤道东西向展布的大洋称中央地中海。1893年,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Eduard Suess)根据阿尔卑斯山脉与非洲的化石记录,提出过去在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曾有浅海存在。休斯将这个史前海域命名为特提斯海(Tethys Sea),以希腊神话中的海神特提斯(忒堤斯)为名。后来的研究工作推翻了休斯的许多假设,并将特提斯海改为特提斯洋(Tethys Ocean)。现今的特提斯构造域已突破Suess原来提出的时空范围(叶和飞等,2000)。特提斯构造域是消亡的古大洋的记录。对于已消亡的古大洋,目前的主流观点概况如下:(1)劳亚大陆内由大洋或洋壳消减、挤压、隆升形成古生代褶皱带,在北美Laurentia(劳伦)古陆与欧洲Baltica(波罗的)古陆之间的与加里东褶皱带相关的古大洋称为Inpetus(古大西洋)(甘克文,2000;Golonka et al,2003;Metelkin et al,2015;李三忠等,2016)。(2)在西伯利亚、欧洲、哈萨克块体之间的褶皱带相关的古大洋称为Uralian(乌拉尔洋)(甘克文,2000;Metelkin et al,2015;李三忠等,2016)。(3)“特提斯(Tethys)”是各种地质构造文献中的常见术语,按《地质名词词典》的定义,它是指“前新生代分离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东西向海道,后来构成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或者是“从早古生代晚白晚世分开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东西向海道”。这两种特提斯的定义差别在于时限的不同。前者将特提斯定义为中生代-新生代形成的构造域,只指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隆升前的海槽区;而后者将特提斯的时限上溯早古生代。此外,关于“海道”的范围,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只指海槽区或大陆架以外的部分;另一种则可括海入两侧大陆架的部分(甘克文,2000)。现今主流观点认为特提斯构造域时间上一直追溯到早古生代,甚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时,在冈瓦纳大陆体系与劳亚大陆体系之间的大洋体系称为原始特提斯(Porto-Tethys)(甘克文,2000);李三忠等(2016)认为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Hunia(匈奴)地块群从冈瓦纳大陆带状裂离,之间打开的古大洋即为原特提斯洋西段(如昆仑洋和祁连洋);华北板块从西伯利亚古陆南缘裂离,并向南移动,其南侧原亚洲洋,在中奥陶世-中志留世,与原特提斯洋西段相通,华北陆块南部萎缩的原亚洲洋也转变为原特提斯洋的东段(即宽坪洋);上述原特提斯洋向西与Rheic(瑞克)洋沟通,从而形成广义的原特提斯洋。Galatian(加拉提亚)地块群从南方冈瓦纳古陆裂离,晚古生代,在Galatian 地块群与冈瓦纳古陆间形成古特提斯(Paleo-Tethys)洋(Broska etal,2013;Ruban,2013;Stampfli et al,2013;Stampfli,2013)。随着Cimmerian(基梅里)地块群从南方冈瓦纳古陆裂离,中生代,在Cimmerian地块群与冈瓦纳古陆间形成中特提斯(Meso-Tethys)洋,班公-怒江缝合带作为中特提斯洋的残迹(Metcalfe,2000;2002;2011a;2011b;2013)。拉萨块、东爪哇-西苏拉威和西南婆罗洲地块从冈瓦纳逐渐裂离,晚中生代早新生代,在这一地块群与冈瓦纳古陆间形成的大洋为新特提斯(Neo-Tethys)洋,雅鲁藏布缝合带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盆的残迹(Metcalfe,2000;2002;2011a;2011b;2013;Deng et al,2014a;2014b;2017)。我们认为:特提斯构造域,在时间上,是从早古生代,甚新元古代晚期以来,一直持续到纪,在空间上,覆盖北方古陆(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古陆)的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