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影响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年的时间:初关注人工智能的微观应用问题,对于无人经济的、分类、发展机制、应用模式等做了一些探索;后来研究兴趣转移到宏观层面,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对于业的影响,本书是作两年研究结。未来作者将把研究转向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分配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导致劳动被大量替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成为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当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根本改变了劳动方式、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业结构、经济制度乃所有制结构时,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也许将成为分配制度变革的答案,而这也许是“按需分配”的前奏。
目录
章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失业问题
节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节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结构失业
章人工智能和业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
节生产组织方式的及影响因素
节生产组织方式的发展
第三章人工智能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节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
节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消费需求的种类、满足过程及发展趋势
节消费需求的分类及满足过程
节消费需求满足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人工智能发展、创造劳动与业结构的变化
节劳动的分类及各类型劳动的可替代
节创造劳动及其不可替代
第三节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基于创造劳动的业结构的变化
第六章人工智能发展、精神劳动与业结构的变化
节精神劳动及其不可替代
节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基于精神劳动的业结构的变化
第七章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结构失业的产生和对策
节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结构失业的产生
节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应对结构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第三节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教育培训体系调整的对策
第四节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应对结构失业的其他对策
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章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失业问题
节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的概念于1956年召开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提出。Schalkoff(1990)认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智能的工作。今天,人工智能已被接受为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及应用系统的新的技术科学。①
人工智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
1.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20世纪50年代以前被称为人工智能的萌芽阶段。伴随着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控制论、概率论、计算机等科学理论的出现和完善,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具备了的理论基础。20世纪40年代,人类研究发明了台可以储备程序的计算机,从此改变了人类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这对于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将人类智力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并运用到生产中。1950年,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与他的学生合作,建造了世界上台神经网络计算机,这也被看作是人工智能的起点。同一年,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的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Mathison Turing)提出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但辨别不出其机器身份,则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形成阶段(20世纪50—80年代)
20世纪50—80年代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形成阶段。1956年8月,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马文·明斯基等众多学者聚集在达特茅斯学院并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1956年也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集智俱乐部,2015)。这次会议不仅明确了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使机器能够完成人类的某能,与人类智慧更加),而且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提出来,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这一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见表1-1),为以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开拓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