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五联村志》是五联村一千多年历史以来的部村志,她是一部反映和记述五联村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资料,也是传承和普及五联村的一部地域文化史书。旨在通过本村志的全书反映,对五联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五联的原始生态,生产作物,自古今的历史变迁,尤其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社会和经济等等方面的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把五联村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于当代,传承于后代。让更多的五联人,能够了解五联,认识五联,推动五联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希望能够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目录
编 村史概况
章 村域村情
节 村域坐落与范围
节 村域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隶属与建制沿革
第四节 五联的来历
第五节 河流道路与交通
章 村落村民
节 古村落的布局与民居建筑
节 自然村落
第三节 村民人口与族姓
第三章 大事记、灾难、灾异
节 大事记
节 抗战时期的灾难
第三节 灾、异(民国2010年)
第四章 自然生态
节 土地结构与土壤土质
节 植物生态
第三节 动物生态
编 生产作物与劳动工具用具
章 生产作物
节 主要生产作物
节 辅助生产作物
章 农耕生产机具和其他工用具
节 交通运输工具
节 灌溉及排水工具
第三节 耕种及收割工具
第四节 养蚕产茧工具
第五节 竹笋、柿子与老菱采摘工具
第六节 养鱼备、管理及捕鱼工具
第七节 小型农具用具
第八节 粮食加工工具
第三编 制度变革
章 土地制度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节 土地制度的变革
节 劳动生产与收益分配关系的变革
第四编 新中国以来的发展
章 党、政和社团组织的发展
节 党组织的发展
节 行政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社团组织的发展
章 公共事业的发展
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
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饮用水的改革发展
第三章 村级集体事业与村民家庭经济的发展
节 村级集体事业的发展
节 村办企业的发展
第三节 村民家庭经济的发展
第五编 水利
章 水利治理与建设
节 古代民国时期的水利状况
节 新中国建国后的水利治理和建设
第六编 古文化
章 名胜古迹与古老传说
节 名胜古迹
节 古老传说
章 古庙祠古集镇
节 古庙祠
节 古集镇
第七编 民俗乡风
章 乡风节日
节 人文节日
节 祭祀节日
章 婚事丧事与吉庆礼节br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tahoma, arial,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u5b8bu4f53,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节 婚姻与婚庆br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tahoma, arial,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u5b8bu4f53,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节 丧葬br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tahoma, arial,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u5b8bu4f53,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第三节 吉庆礼节br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tahoma, arial, "Microsoft YaHei", "Hiragino Sans GB", u5b8bu4f53,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第三章 村民生活与劳动方式
节 生活方式
节 劳动与休息方式
第八编 民俗文化
章 湿地的船文化与龙舟文化
节 湿地文化“蒋村船”
节 湿地文化“龙舟胜会”
章 方言和谚语
节 五联村的方言
节 五联村的谚语
第九编 人物传略
章 当臣与模范人物
章 古代名人
第十编 文件资料汇编
章 土地征用与撤村建居
节 征地协议
节 “农转非”与撤村建居
章 股份制改造
节 股份制改造文件与报告
节 杭州五联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
后记
摘要与插图
章;村域村情
节;村域坐落与范围
五联村,位于西溪湿地的东南一角,杭州城西的古荡镇边上。古荡镇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时,是一个离杭州城区的商贸集镇,距杭州古城的钱塘门、武林门均不足十华里。五联村民的土地与村落似唇齿相连地环绕着古荡古镇,因此,五联人自古以来都称作“古荡人”。
五联村域,地处在“抬头见山”,“低头见水”的西溪湿地之腹。村域的正前方是老和山(也称秦亭山)、将军山、桃源岭、北高峰的一支山脉,相距在1千米左右在眼前,相望咫尺,故谓之“抬头见山”。村域内,各个村坊上的门前屋后都是鱼荡,村前村后大河小港交错纵横,大河连接小河,小河贯通大河,荒滩野荡,芦苇荡随处可见,是一片典型的西溪湿地水乡。所以五联村自古有“勿船不通,非船莫达”的俗言,故称之“低头见水”。
自古代明、清时代,五联村都隶属钱塘县履泰“都”(即乡)所辖。明代时“都”以下称“里”,清代时都以下称“图”。那时的五联村域分布在履泰都下的二、三、四、五、六“里”或“图”之中。民国时期,属杭县履泰“乡”下辖的第七保和第八保。新中国建国后,第七保和第八保合并为杭县履泰乡第七村。履泰乡下隶四个村,即七村、八村、九村、十村,第七村位于全乡中间的西边。
村域范围:东南起白丰潭河流的东西两则,紧接古荡镇,正南是古荡镇村。东北五条港口河流的西南角。西南紫金与小紫金港的东西两则。西北蒋家漾以东的董家圩。正北是骆家庄村。村域基本范围呈东西向长方形的一块,村域内有大小古村落二十余处面积约2.5
村域相邻:东邻九村,即益乐村,从白丰潭五条港口一河之隔。南是八村,即古荡镇村,两村河流道路互通,土地穿插村坊相连。西建村与登云圩村,与本村的8组、9组,洪家埭、孙家门两个村坊贴壁相邻。正北邻十村,即骆家庄村,两村的土地与村坊交错其中,穿插相连。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步步,杭州城区不断地向城西扩展,五联村地处在杭州城西的城乡结合部,因此成了一方热土。于1992年和1993年的两年中,五联村的土地征用开发,所有的古村落拆迁改造,原始的湿地生态面貌现已不复存在。经过开发建设后,五联村的原始土地上已成为一个商、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区。五联全村的村民户,经过新农居的规划建设,安置在“五联东苑”、“五联西苑”两个农居点。五联东苑位于文三西路北侧,竞舟路西侧。五联西苑位于文三西路北侧,紫金花路东侧。两个农居点坐北朝南均出面于文三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