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思考:基于示范村的调研与思考

价格 7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5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立足上海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归结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良好做法与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接下来深入示范村建设的思考建议,是对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果与经验的集中展示,值得广大研究人员和实践者认真研读分析。全书在整体阐述上海乡村振兴的战略重大意义、基础、要求以及具体实施规划的基础上,对上海各区县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行典型个案分析结其经验和教训,提出展望及对策建议。同时,该书还介绍了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以供读者借鉴。

目录

序言 / 1

引言 / 1

实践篇 / 17

上海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 19

上海乡村振兴实体情况 / 20

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乡村振兴实践 / 23

嘉定区安亭镇向阳村乡村振兴实践 / 30

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乡村振兴实践 / 39

浦东新区大团镇赵桥村乡村振兴实践 / 48

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乡村振兴实践 / 56

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乡村振兴实践 / 69

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乡村振兴实践 / 75

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乡村振兴实践 / 84

崇明区港沿镇园艺村乡村振兴实践 / 92

上海示范村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 99

国内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 105

浙江乡村振兴实践与启示 / 106

江苏乡村振兴实践与启示 / 114

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 129

日本乡村振兴的经验 / 130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农业科技的视角 / 137

韩国乡村振兴经验与启示 / 145

思考篇 / 153

乡村振兴视野下上代以来农耕文化的流变 / 155

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 / 168

长三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与建议 / 182

上海农村社会治理的瓶颈问题与对策建议 / 201

关于浦东新区农民增收主要补贴政策探究 / 214

上海农用地整治的历史变迁能变化研究 / 223

乡村振兴背景下日本“地产地消”的经验与对上海的启示 / 234

技术、技术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上海农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 242

国外城市程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验借鉴 / 256

后记 / 280

摘要与插图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历史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这种文明,存在于城,也存在于乡,但始终根植于乡土,根植于乡村。无论是农耕地区还是游牧地区,乡村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但是,随代以来中华大地所发生的沧桑巨变,我们的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现代城市的兴起,传统乡土社会遭受的冲击,乡村开始走向衰败。如何振兴乡村,自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动、家庭联产制和新农村建设,一代代中国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收获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今天,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和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到来,乡村发展问题再次成为我们聚焦的,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而作为城市化高、经济基础较好的上海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则是摆在上海和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命题。

一、中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社会主义旗帜,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大会召开的时间距离中国设定的个“百年计划”的实现仅三年有余。如何在这后的时间里兑现,建成小康社会,是摆在中国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考验。这必然决定了党的十九大的非凡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部署和实施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中国的“衡不充分的发展”尽管体现在多方面,但大的也是明显的“衡不充分”是体现在城乡发展上,确切地说,是体现在乡村发展依然远远落后于城市上。因此,没有乡村的振兴没有小康社会的建成,中国许下的个“百年计划”庄严政治无法兑现,个“百年计划”自然也失去了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应运而生。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中央和提出,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路径,到2020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

二、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上海作为全国城市化高的大都市,是否还有必要跟国内其他地方一样振兴乡村?是不是可以在上海消灭农村而实现城市化?这是上海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必须解决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是在高度城市化的上海才可能会产生的观念困惑。事实上,据上海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截202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数为2487.9万,乡村常住人口还300万,郊区面积面积6340.方公里的一半左右。从人口到区域面积来说,上海不可能实施全域范围内的城市化,上海必然还会有乡村存在,也必然还会有人在乡村居住。城市要发展,乡村也必须要振兴,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富裕都市,一边是破败不堪的贫困乡村。同时,众所周知,乡村对于大城市来说,还有基本的农产品保能和重要的生能。因此,上海同全国一样,同样需要振兴乡村。

当然,在此我们还必须厘清“乡村”与“农村”的概念。有人认为“农村”是以“农”为的地区,而“乡村”则是相对“城市”的概念,可括很多“非农”的成分,两者内涵与外延是不同的。在此,我们认为,传统上我们所提到的“乡村”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与“农村”的概念基本上是可以相通的,过于刻意区分反而会带来表述上的混乱。

那么,上海实施乡村振兴相较全国其他地方,其特殊意义又在于何处呢?这要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缘起谈起。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缘于在我国城镇化加速的当代,农村相应地出现了快速的凋敝。人类发展今,居住的方式由单纯的乡村发展到城乡并存。从理论上来说,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存在以下四种可能:城衰乡兴、城乡俱衰、城兴乡衰、城乡俱兴。自从城市兴起之后,一直以来,城市都是相对乡村更为兴旺繁荣,因而“城衰乡兴”基本是不存在的;在社会经济萧条阶段,“城乡俱衰”也是经常出现的;“城乡俱兴”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城兴乡衰”却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当前的中国,农村的人口是精英群体以及资金、土地等关键要素迅速流向城镇,造了城市的繁荣。而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等各种原因,上述各种要素又不能顺利流向农村,农村得不到发展所需要的足够动力要素,这导致了中国城乡的发展变成了单向跷跷板或者说是“城荣乡损”的局面。根据数据,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4%持续上升到2020年的63.89%。2020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9.0199亿人,乡村常住人口5.0979亿人。未来几年中国城镇化率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可见,如果不采取措施振兴乡村,这种“城荣乡衰”的单向跷跷板局面还会延续且不断恶化,中国城乡将出现二元对立的极大和国家正是看到这一点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

上海较全国来说,城市化率已经远超全均数,达90%以上。因此,今天的上海是未来中国完成城镇化之后的缩影。那么,如何在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实现乡村振兴,当然对未来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