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稿遴选了温州市洞头区自清代先期当代, 为洞头的拓荒渔猎、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的50位已逝乡贤的和事迹, 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道德楷模, 如清代埭口围塘创建人苏光亮、民间抗倭勇士张瑞谷、民间航海家柯锡锵, 先驱林环岛、现代的科技发明家李生尧和慈善家“兰小”等。为人们了解洞头乡贤打开了一扇窗, 为充实洞头传统文化遗产提供了手素材, 对洞头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地方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序
劈山筑海围塘造田 ;;;苏彩霖陈世裕
叶世义办学重教开先河 ;;;
清朝先贤陈光春 ;;;和坤
贡生铸寨楼城 ;;;陈有敏
由抗击海盗往事引出的乡贤故事 ;;;和坤
抗击海盗的勇首陈丰泰 ;;;和坤
陈家节母——毕老太夫人 ;;;袁明福
蔡宽鼎舍己救亲励后人 ;;;蔡柔钦
“墨鱼秀才”陈继虞 ;;;和坤
我的祖父陈继虞 ;;;陈正
民间航海家柯锡锵的传奇 ;;;柯育萍
《铜人》药典传承人柯天曲 ;;;柯育萍
杨先芽行善记事 ;;;杨武听
为民办实事的苏文里 ;;;苏彩霖
.......
摘要与插图
劈山筑海围塘造田——记清代埭口围塘创建人苏光亮苏彩霖陈世裕
;;;;在筹划编纂《洞头乡贤》一书时,我们有幸获得埭口村苏文定老人保存的《玉环苏姓谱志》,对清代洞头埭口围塘有一步的了解。此时,清朝前期苏光亮率众亲及民工大兴土木、轰轰烈烈围建埭口堤塘的情景,仿佛飞越了时空,重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据谱志记载:“第三世光亮,字辉耀,系洪志延公第五子,因母舅乏嗣,经舅氏商得乃父同意,当奉严命人继。生于康熙戊午年(1678)闰三月二十日未时,卒于乾隆辛巳年(1761)八月初五日寅时。公于雍正五年(1727)。迁居玉环塘蛘,乾隆间移居九都大成岙,手置田地百余亩,旋于京三盘岱口三百余亩,斯时一家五十余人可谓齿德兼优,丁财两旺矣。”
;;;;清朝雍正年问,苏光亮阳迁居玉环塘蝉(从洪门过继给母舅苏氏)不久,有一次率众亲到洞头岛岱口(埭口旧称)地带走亲戚,看到岱口的这片海域,“内深广、口子小”,有利于填海造田,可成子孙千秋伟业。据走访埭口村苏文定、苏文省等老人得知,清代洞头岛岱口海域形状恰似一条大龙船,岱口是龙头部分,比较窄小,龙身部分则一直延伸到现今区前头。如今北岙街道中心街这一带,在当时都是浅滩海涂。周边的农民大都以这一片海涂为生,在海涂中插竹网,捉蛏子、花蛤等,以此获得生活来源或弥补一些家用。若到了台风季节,或遇到大潮水,海域周边的小村落遭灾了,潮水经常家舍,屋土墙经常坍塌,村民死伤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片滩涂毕竟是内域,两边山丘耸立,相对其他喇叭形的村岙,台风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岱口海滩也天然成为优良的避风港。因此,每l临台风季节,这里是渔舟商船避灾停泊的好地方。由于海域朝向好,并且风力相对较弱,这片海涂的一角,当时还是九亩丘甘姓、柯姓住民的晒盐场。
;;;;苏光亮等人视察了这片海域之后,眼睛为之显“光亮”,深深被这片海域吸引了,一致认为这里是天然的筑海围垦,围塘建成后,将新增良田四百多亩,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业!于是苏光亮火急火燎地赶回玉环,马上召集族亲们商议,决定本族亲五十余人留半数在玉环老家耕田农作,苏光亮则带领二房国钦和三房茂远等二十多个人,稍做准备即兴师动众地迁居洞头岱口村。从此,在这里演绎了一场为时六年多、投入劳力万余的围海筑堤的传奇。
;;;;工程要上马,财力是保障。为了筹集围塘工程的启动资金,苏光亮返回到祖籍阳,把的家业——矾矿变卖掉,再加上自己的积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