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浙江省为例,建设高创新型省份的一个实证研究。全书共分四篇13章。□□篇论,对有关浙江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部署,以及浙江省历届省委、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创新型省份建设实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浙江省打造高创新型省份的思路。篇比较研究,分析了主要创新型国家□□和□□的经验,以及广东、江苏等省份的经验。第三篇路径研究,从创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三大创新高地和完善创新布□五个方面,研究打造高创新型省份的路径。第四篇机制研究括科技□□改革,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以及长三角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机制等内容。
目录
篇;论;
章; 创新型省份战略的提出 6
一、浙江建型省份的战略部署 6
二、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举措 7
章; 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实践 1□
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创新型省份建设 1□
二、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效 14
三、高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问题与难点 16
第三章; 打造高创新型省份的思路 19
一、高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评价体系 19
二、高建设创新型省份体思路 □7
三、高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 □8
四、高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任务 □9
五、高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对策建议 38
篇; 比较研究;
第四章; 创新型国家经验 45
一、产学研结合创新发展的实践 50
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实践 50
四、几点启示 50
第五章; 兄弟省份科技创新的经验 50
一、广东省科技创新的经验 50
二、江苏省科技创新的经验 50
第三篇; 路径研究
第六章; 创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 50
一、杭州具备创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 50
二、四大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经验 50
三、对策建议 50
第七章; 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50
一、兄弟省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政策 50
二、加快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建议 50
三、案例:之江实验室 50
第八章;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50
一、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 50
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 50
三、案例:集团 50
第九章; 打造三大创新高地 50
一、打造“互联网+”科创高地 50
二、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50
三、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 50
第十章; 完善创新空间布□ 50
一、建设科创走廊 50
二、创建创新型城市 50
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50
四、完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50
第四篇; 机制研究;
第十一章; 科技改革 50
一、浙江科技改革的 50
二、探索新型举国;50
三、开展科技项目“揭榜制” 50
第十二章; 科技金融服务机制 50
一、完善创业投资机制 50
二、完善区域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 50
第十三章; 长三角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机制 50
一、长三角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的现状 50
二、长三角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的存在问题和难点 50
三、完善长三角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机制的对策建议 50
参考文献 50
后记 50
;
摘要与插图
论
章创新型省份战略的提出
在主政浙江的4年多时间里(2002年10月-2007年年初),一直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步与创新,在把握中央精神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浙江省委“一班人”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的统一,为浙江的科步与创新,经济社会新发展,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的推动下,“八八战略”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浙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等作为重要举措。通过贯彻实施这一系列的举措,有力推动了浙江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和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浙江在科技、经济等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浙江建型省份的战略部署
浙江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对此,指出:“我们在常常感受到‘成长的烦恼’和‘制约的疼痛’的同时,也切实增强了科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凤凰涅槃’的自觉和紧迫感。”①2004年5月,在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明确强调,要抓住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苦练,“着力解决困扰我们的结构、素质矛盾和问题,真正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②因此,2006年时任浙江省的主持召开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做出了到2020年建型省份的战略部署。之所以做出这一战略部署,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浙江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利用先发优势实现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投入的不断增长实现的体上是一种投资驱动型的增长。2005年12月8日,在省委常务务虚会上,指出:“虽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投资驱动型增长仍然是我省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客观上消费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③因此,在2006年3月20日的全省创新大会上,指出:“当前,我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时期,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面对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新目标,面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任务,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省份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