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力伸缩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价格 298.00对比
发货 全国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16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DESTOON网站管理系统

管理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上次登录 今天 10:16
  • 姓名 (先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文木战略文集》的第六卷,面向读者大众,主要通过介绍俄罗斯国家地缘政治特征及其利益诉求,沙俄、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外交战略,研究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是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目录

上册导论世界新变局需要中俄战略合作/1章俄罗斯国家地缘政治特征及其利益诉求/6章俄罗斯民族是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20第三章以蒙古人为师,走罗马式扩张道路/23面向海洋的俄罗斯国家外交战略:底线和第四章极限——沙俄时期/25一、三百年征战,俄国人来到了海边/25(一)俄国人初试锋芒,打入里海和白令海的关键通道/25(二)面向海洋:“彼得大帝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27

二东、中东、远东:俄罗斯入海战略及其力量极限/41(一)触礁克里米亚:俄国地中海,力量极限显现巴尔干/41(二)折冲中亚,印度洋仍是俄罗斯忽远的梦/49(三)马克思揭示出英国经营中亚策略“秘方”/66(四)中国衡大国竞争的有效的战略力量/70(五)中东无望,俄国人调头长驱直入远东/76(六)东北亚是英国霸权力所不及的地区/85(七)英国退出东北亚,日本迅速填补战略真空/87(八)日本崛起,俄国加速从黑龙江向辽东半岛推移/90(九)西伯利亚大铁路:搅动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杠杆/93三、尼古拉二世:“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104四、为了对抗日本,中国与俄国结盟并将俄力量引入辽东半岛/108五、俄国背信弃义,俄中战略同盟破裂/110六、得尺,俄日较量在朝鲜半岛摊牌/118七、以长江划界:俄国与英国联手图谋北南肢解中国/122八、独占东三省,俄国国力支撑不起的战略目标/126(一)尼古拉二世告诉母亲:“喜讯刚刚传来,我们的军队占领了沈阳。”/126(二)强占东三省,俄国外交四面楚歌/131(三)泡沫经济已支撑不起俄国远东战略/134九、老臣谋国:20世纪初俄国远东外交路线大反思/140(一)远东外交政策大辩论/140(二)大反思:俄罗斯战略边界究竟在哪里?/149

十、“陛下,不坚决打击是不能挥着拳头的。”/153(一)促成沙皇痛下占领中国东北决心的历史和现实因素/153(二)空谈/159十一、1905年:国难从突破国力极限开始——俄国远东失败结/178(一)别佐布拉佐夫其人及评价/179(二)“新方针”:维特搬起的远东巨石砸在尼古拉二世的脚上/183(三)1905年:国难从突破国力极限开始/186(四)从阿拉斯加退却到辽东惨败,俄罗斯战略底线大幅收缩/195十二、帝国的解体/208(一)首鼠两端,俄国从远东返回巴尔干/209(二)向巴尔干做后的冲刺/212(三)帝国的解体从波罗的海东岸开始/215十三、结论与启示:俄罗斯国力伸缩是有规律可循的/230第五章面向海洋的俄罗斯国家外交战略:底线和极限——苏联(含苏俄)时期/239一、毁灭与新生/239二、协约国武装干涉:俄罗斯捍卫国家底线能力的考验/241(一)列宁:“战争是对每个民族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241(二)国家底线大幅后退:贝加尔湖以东建立远东共和国/243

一步两步:苏联国力在“自力生产”的基础上讯速崛起/244(一)自卫战争中结成国家联邦:苏联建立,俄罗斯帝国的基础版图初步恢复/244(二)退一步两步:苏联国力在“自力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248四、苏联迅猛崛起的经结(1917~1938)/251(一)人民支持是苏维埃政权迅速得到巩固的根本原因/251(二)国家张力极限取决于人民支持的极限/252(三)道路问题,关重要/254五、把握和利用战略机遇:俄罗斯民族在西方的打压中再次崛起/274(一)压力与机遇:苏联建国初面临的形势/274(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英、法的挤压中,苏联沉着应对,寻找和利用战略机遇/279(三)德、日、意向英、法、美发难,次世界大战爆发/464(四)对1939年苏联外交的评价/485下册六、苏联联手美国挤压英、法,一跃成为世界新霸主/499(一)德国利诱苏联加入三国轴心的企图失败,即施行“巴巴洛萨计划”/499(二)1941年6月22日:“作为一名战略家已经徒具虚名了。”/521(三)苏联从战时中立走向与美、英结盟/540

(四)为战后称霸世界,苏、美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内部结成反英暗盟/546(五)德黑兰:欧洲被苏、美一分为二,旧欧洲“泰坦尼克号”由此开始沉没/583(六)“百分比协议”:德黑兰会议后,丘吉尔为控制地中海作“绝望的尝试”/609(七)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和苏联联袂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新霸主/625七、朝鲜战争:苏联势力范围的基础在边缘地带开始松动/746(一)斯大林说:“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让它现在打,而不要过几年以后。”/746(二)1951年6月金日成抵达北京,与商定“正式决定采取在准备坚持战争的同时争取和谈结束战争的新的战略方针”,斯大林说:“现在停战是件好事。”/793(三)莫洛托夫说:“我们已无需这场战争,是朝鲜人强加给我们的。”/839(四)基辛格说:“韩战的大输家是苏联。”/846(五)1953年:苏联势力范围的基础在边缘地带出现持续松动/854八、失去哲学的代价——斯大林之后的苏联及其解体/860(一)斯大林之后,苏联国家战略能入无哲学状态/860(二)“欲学鲲鹏无大翼”:赫鲁晓夫的无哲学外交使苏联颜面扫尽,其潜在弱势显现/862(三)勃列日涅夫步尼古拉二世后尘,突破苏联国力极限:在与美国全球角逐的同时,又对中国实施满负荷高压,苏联败局由此注定/873(四)天鹅的绝唱:戈尔巴乔夫重蹈赫鲁晓夫从一个跳到另一个的错误,危机从边缘迅速冲向中心,苏联车然倒塌/896第六章俄罗斯国力伸缩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902一、俄罗斯国力三级底线及其分布规律/903二、俄罗斯国力扩张极限及其伸展规律/904三、俄罗斯国家的目标及其悖论/907四、俄罗斯国力伸缩路线/912五、俄罗斯国力伸缩规律对中国的影响/916

摘要与插图

导论世界新变局需要中俄战略合作

从历史看,在明朝之前,对中国影响大的是西线的压力,出河西走廊人中亚的线路依天山分为北疆和南疆两线:位于北疆的丝绸之路地势东高西低,从西入困难而从西出中亚容易。南疆线路沿塔里木忿地北南两线分为北道和南道,以帕米尔高原为西界,其地势西高东低,从中亚东入容易而从西出中亚却十分困难。

苏联解体后,中亚诸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共同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陆上丝绸之路”再次对中国开放。2011年,起始于中国重庆经出阿拉山口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大通道全程开通,这反映中国西北地缘政治环境有向汉唐形势螺旋式回归的趋势。

这种回归带来的不仅是汉唐机遇,更是汉唐必须独立应对的压力。罗马力量尚未东扩时,汉朝必须独立应乎覆盖整个蒙古高原的匈奴等部落群的压力;两汉倾其国力将匈奴赶上西迁之路,由此造成西罗马帝国的解体及欧洲力量从中东退缩。欧洲退出造成阿拉伯帝国在中东的兴起和扩张。这又迫使唐朝必须独立应对北面突厥南阿拉伯帝国(大食)东扩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在16世纪俄国东扩后从西北逐渐移东北。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战略力量从中亚收缩,如果美军完成从阿富汗撤军,这将在中亚留下巨大的战略真空并使在抗美斗争中新崛起的政治力量自唐朝之后再次在中亚集结。

带有规律的历史经验表明,东帕米尔高原是影响中国西陲的战略

制高点:唐朝高仙芝是通过控制这个制高点,才反制了大食的东扩并由此使大唐西陲获一个世纪的相对稳定,这从西北方减轻了安史之乱期间国家遭到的破坏——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由于国家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离长安太远以致让安禄山有祸乱中原的可能。从唐之后的历史经验看,如果不能控制帕米尔高原,那么扼住喀什地区,也扼住了中国西域反分裂斗争成败的关键地带。

欧亚大陆分区并存有欧洲、中亚和中国三种战略力量,但历史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主要区位即北纬30°60°之间可容纳的战略力量只有2.5个;也是说,在三种战略力量之间,必然有一个生存空间要受到其他两个的严重挤压并因此出现破碎地带。比如,上古时代在欧亚大陆分区并存的是欧洲罗马帝国、中亚诸帝国和中国。此间欧洲罗马帝国和中华秦汉朝强大,中亚地区力量受到挤压并分出安息、贵霜诸帝国。此时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为1:0.5:1。罗马帝国解体后中世纪欧洲陷入碎片化时代,这为中亚阿拉伯帝国继而是蒙古帝国的崛起和大面积扩张腾出空间。此时中入隋、唐、宋、元、明的持续统一朝代,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转为0.5:1:1入工业后,欧洲又开始复兴和强大,中亚地区力量在欧洲、中国尤其俄罗斯的挤压下日渐式微,此时的欧洲、中亚和中国的力量比是1:0.5:1。俄罗斯在北方崛起一步向南插入中亚地区,取代了原来夹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地区力量及其比例。此后原来的欧洲、中亚和中国三种战略力量并存的格局为欧洲(1)、俄罗斯一中亚国家(0.5)和中国

(1)并存的格局所取代。

美国在中亚的力量萎缩和撤军将造成中亚出现巨大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又无力迅速单独填补的战略真空,其结果必然是中亚本土力量的再次崛起。北......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