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宗易学研究

价格 4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书科技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从庞大的时空与架构维度,即理学的维度、史易学本身的历史维度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和合维度,针对易与思、史与思、道统与学统的开放与融合,气本与理本、心本与本之间的分殊等,借助“史事宗”易学的这台展开了有益的探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章节:“史事宗”易学的义理展开、“史事宗”易学的两个师承渊源、“史事宗”易学所处的三个维度、“史事宗”易学的确立与杨万里为该派易学所作的贡献、“史事宗”易学其“参证”范式的被揭示和确认、“参证”范式与“疏证”朴学的接通和“史事宗”易学之参差。

目录

引言

一、“史事宗”易学研究的主要框架

二、关于“史事宗”易学及研究的主要观点

三、“史事宗”易学研究成果的价值与影响

四、“史事宗”易学研究的突出和主要建树

五、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章“史事宗”易学的义理展开

节李光的以“二体”识卦(从弼、程颐处获得资源)

一、李光的以“二体”论卦

二、程子的以“二体”论卦与“推辞考卦”

节杨万里的以“”识体(从张载处获得资源)

一、“也者,三才体用不息之质”与“

二、杨万里“”论从张载处得到思想资源

三、“天理论”与“气一体”在“易之道”中的分殊

第三节史事“参证”的思想文化意蕴

一、“史事宗”易学在台、海二地的经学之路

二、史事“参证”既思辩又和合的文化意蕴

三、李光史事“参证”的思想文化意蕴

四、杨万里史事“参证”的思想文化意蕴

章“史事宗”易学的两个师承渊源

节萧楚——失落的先贤

一、布衣与名儒…

二、诸家之说与众口一词

三、萧楚的《春秋辨疑》

节一代名臣――胡铨

一、胡铨的著述与理学思想

二、胡铨与“史事宗”两位代表人物的交往(几篇文稿)

第三节杨万里的《胡公行状》以及与胡铨的交往

一、胡铨的一生行志及对杨万里的影响(一)

二、胡铨的一生行志及对杨万里的影响(二)

三、杨万里与胡铨的交往及诸家之论

第四节李光的《与胡邦衡书》及其他

一、李光与胡铨论《易》及其治《易》精神的传承

二、李光与胡铨的交往与“无相忘”于岭海

第三章“史事宗”易学所处的三个维度

节“史事宗”易学的理学维度

一、乾坤出发艮背行庭

二、程朱、陆学对“史事宗”易学的影响

三、李光、杨万里在其治《易》时的相关表现

节“史事宗”易学的历史维度

一、“史事宗”易学之史论·

二、“史事宗”易学之史料

三、“史事宗”易学内部的史证分殊

第三节“史事宗”易学的和合文化维度

一、《周易》阴阳交易观与和合文化同一

二、《周易》阴阳分判观与和合文化差异

三、《周易》尊阳抑阴观与和合文化

第四章“史事宗”易学的确立与杨万里为该派易学所作的贡献

节对“史事宗”易学的存疑

一、存疑的参佐与错讹

二、古代的界说与指认

三、对“史事宗”指认的阙漏与补白

节现代易学家的臧否与确认

一、朱伯崑、余敦康先生对“史事宗”易学的肯定

二、潘雨廷对“以史证经派”的认同与抵牾

三、台、海二地学者对“史事宗”易学的充分认可

第三节对“史事宗”易学认识的分殊

一、《以史证易》与《易学历史观研究》

二、欧阳修与司马光治史之史料与史论

三、《南宋史事易学研究》及其他

第五章“史事宗”易学其“参证”范式的被揭示和确认

节《日知录》中炎武易学与诚斋《易》

一、顾炎武与杨万里

二、顾炎武关注程子《易》,亦重诚斋《易》

三、顾炎武赞成、提倡“以史证经”

节《日知录》援引、吸收诚斋证《易》观点

一、炎武直接援引《诚斋易传》

二、炎武“参证”史事,吸收诚斋证《易》观点

三“参证”史事在用《易》,与孔子治《易》趣旨同

第三节“参证”与“疏证”

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二、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第六章“参证”范式与“疏证”考据的接通

节梁启超之说

一、梁公说法的矛盾之处

二、炎武“证”法的提出

三、台湾地区学者的不足之处

节程、杨史证的分殊

一、还以《姤》卦为例

二、以《乾文言》为例

三、对程、杨两家的别论

第三节乾嘉考据学的成因

一、乾嘉考据学六个未定的成因

二、一种说法的成立:“旁证”“博证”,即是“疏证”

三、“疏”“证”结合的范式

第七章“史事宗”易学的义理参差

节诚斋学与湖湘学

一、先谈谈朱熹与张栻

二、湖湘学还是横渠学

三、诚斋学绝非纯心论系统

节“史事宗”易学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理学的开放与“道统”和“学统”

二、杨万里对邵雍易学与程氏易学的整合

三、“史事宗”易学的开放在于其方法范式的融合

第三节李光易学的义理参差

一、李光易学与程子《易》的义理参差

二、李光易学与诚斋学的义理参差

三、李光易学与诚斋《易》的义理参差

附录

附一:李光《易》学史证、史论汇例

附二:诚斋《易》学史证、史论汇例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与插图

史事宗易学形成于二宋时期。自该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李光、杨万里之后,宋代李杞对此易学形态用已有所识研。李杞虽没能在义理派中清晰地看到此派易学的分宗别派,但已经意识到:夫经固非史也,而史可以证经。以史证经谓之驳焉,可也?然不质之于史,则何以见为万世有用之学也耶?李杞对此类易学形态已直陈用在用《易》。不唯如此,李杞还躬行实践之,写下了自己的易学著作《用易详解》。于李杞为何没入二派六宗史事宗,嗣后将行讨论。李杞之后,随着时代迁变,人们对史事宗易学开始众说纷纭,但更多的是行传承与发扬。

台湾地区史事宗易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黄忠天认为惟此派易学……仍有讨论之空间。当然,黄教授又同时提出了一个与之相矛盾的问题,即明代顾炎武的昔日说《易》者,无虑数千百家……然未见有过于《程传》者”?

由于大陆和台湾地区二地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和路径不甚相同,我们的研究认为史事宗易学的可讨论之空间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史事宗易学的义理展开,所究论的天道观究竟根自谁家?2.史事参证易学源自哪里?师承渊源归根结蒂源于何处?史事宗易学去向哪里?3.“史事宗易学的证案、证典是否应该有效地析离出来,作为呈堂证供。谁为史事宗易学立则?为何有史事宗易学所处的三个维度及与理学各家的参差4.“史事宗易学李、杨二家谁的贡献大?史事宗易学被谁真正揭示和有效传承?5.“史事宗易学内部的参差在哪里?这些都告诉我们:史事宗易学研究的论题不但要解决历史的经学问题,而且要解决易学文化的和合转生问题。转生出历史哲学、政治教益以及既阐《易》又用《易》的易学文化使命与担当。6.“史事宗易学以其史事参证已然回归了孔子的用意本旨,同时也固定、确立了一种中国哲学的方法范式,因而开通了《周易》不仅作为古代经学,还为中国哲学智慧在当下和将来的有用作了一个良好的示范。这也是我们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的不同之处,得出的成果当然也不尽相同。值得一提的是:说史事宗易学是一种中国哲学的方法范式,黄庆萱先生指导的论文《李光史事易研究》提出:“‘史事易是特殊时代激发出来的新体式,并继而说道: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