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幼儿教育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学前教育现象与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同任何观念形态一样,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阶段和连续相统一的特点,具有的规律。中国幼儿教育思想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本书稿对中国幼儿教育思想进行系结,以继承其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主要内容如下:一、探析幼儿教育思想自身展、演变的历程及其机制。二、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教育家和教育流派的幼儿教育思想。三、挖掘大众的、民间的幼儿张,丰富幼儿教育思想研究的内容。四、探讨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传统及对学前教育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和贡献。五、探析幼儿教育思想传统的创造转化与现代意蕴。
目录
导言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主要内容 四、方法与原则 章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思想的奠基 节传统幼儿教育思想的萌发 一、慈幼恤孤观念的产生 二、优生胎教思想的丰富 三、家庭蒙养理念的形成 节儒家学派的幼张 一、从"仁"到"人" 二、"修齐治平"与早期教育 三、"仁"为旨归的教育内容 四、感化濡染的教肓方法 第三节墨家学派的幼张 一、"素丝说"与人的发展 二、"兼士"的培养目标 ……
摘要与插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重教兴学是它的优良传统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国幼儿养护与教育也在不断地得到改善,有关幼儿养护与教育的思想日益丰富,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成为中国思想理论宝库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迅猛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指导,迫切需结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有益经验。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的价值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迫切需要推动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迫切需要构建富有时代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标。
一、核心概念
(一)幼儿
本课题名为“中国幼儿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幼儿”无疑是研讨的对象。那么,幼儿究竟指哪一年龄段的儿童呢?
古代汉语中的“幼”字,即指幼儿。中国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以后,对于“幼年”的确定,大体是依照与“学龄”相对的原则来建立相关概念的。
《礼记·曲礼上》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①后人因此称十岁为“幼学之年”,表示十岁是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像十五岁是“志学之年”、二十岁是“弱冠之年”、三十岁是“而立之年”、四十岁是“不惑之年”、五十岁是“天命之年”、六十岁是“耳顺之年”、七十岁是“古稀之年”、八十或九十岁是“耄耋之年”、百岁是“期颐之年”一样。
“人生十年曰幼,学”这则史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是古代关于学龄的确定,即十岁以后方进入学龄期。据此,所谓“幼”,即指十岁以前的阶段。因此,也构成了“幼童”(十岁前)与“学童”(十岁后)这两个相对意义的概念。这个结论,可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幼”字的使用及诠释中得到印证。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记载的“保息之政”为:“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②此六项,又称“六养之政”,均为“大司徒之职”。
在《管子》中,所谓“九惠之教”为:“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③这些内容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其中“慈幼”位列,仅次于“老老”。可见,“尊老爱幼”的思想已经上升为治国方略。同时,“慈幼”有专项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