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智能制造系列丛书

价格 12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0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书科技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本书从智能化数控系统的原理出发,结合新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应用案例、互联通讯、云服务等方面提出新的方法,并针对各项成果给出了应用案例。同时结合数控系统的未来发展需求,展望了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录

目录第1章智能数控系统介绍1.1背景与意义1.2国内外发展现状1.2.1数控技术发展概况1.2.2数控系统智能化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1.2.3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iNC1.3智能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1.4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2章数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1概述2.2数控机床及其HCPS模型2.2.1数控机床及其HCPS1.0模型2.2.2“互联网+”机床及其HCPS1.5模型2.2.3智能机床及其HCPS2.0模型2.3数控系统基本能与组成2.3.1数控系统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演变2.3.2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2.3.3数控系统的主要发展阶段2.4典型数控系统体系结构2.4.1NC阶段的数控系统体系结构2.4.2C阶段的数控系统体系结构2.4.3iNC阶段的数控系统体系结构2.5智能数控系统体系结构2.5.1智能数控系统的需求2.5.2智能数控系统硬件平台2.5.3智能数控系统的大数据访问形式2.5.4智能数控系统控制原理与实现方案2.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3章智能数控系统的开放式平台3.1概述3.2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概念3.2.1传统数控系统存在的问题3.2.2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定义及属3.2.3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特征3.3数控系统开放的技术标准3.3.1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3.3.2基于IEC 61131-3的数控系统开放标准3.3.3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开发环境3.4智能数控系统开放的关键技术3.4.1传感器接入及机床内部数据访问技术3.4.2AI芯片及AI算法库支持3.4.3智能APP二次开发及管理技术3.4.4智能开放式平台的应用案例3.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4章“数字+”——高能技术4.1概述4.2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4.2.1高精度插补4.2.2柔加/减速4.2.3高速高精伺服控制4.3多轴联动与多通道协同技术4.3.1多轴RTCP4.3.2滑4.3.3多通道控制技术4.4误差补偿技术4.4.1数控机床的误差4.4.2空间误差补偿技术4.4.3热误差补偿技术4.5振动技术4.5.1主轴振动4.5.2进给轴振动4.5.3刀具的振动4.6曲面加工优化技术4.6.1曲面加工存在的问题4.6.2曲面加工优化的方法4.6.3高能数控系统曲面加工优能4.7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5章智能数控机床大数据技术5.1概述5.2数控机床大数据感知与处理5.2.1数控机床大数据类型5.2.2数控机床大数据应用流程5.2.3数控机床大数据获取技术5.2.4数控机床大数据存储技术5.3智能数控机床“互联网+”服务平台iNC Cloud5.3.1体系构成5.3.2存储模型5.3.3平台应用5.4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6章智能数控机床的互联通信6.1概述6.2数控机床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互操作6.3国内外常见的数控系统互联通讯协议6.3.1OPC UA协议6.3.2MTConnect协议6.3.3umati协议6.3.4NC-link协议6.4NC-link标准6.4.1NC-link标准组成6.4.2NC-link体系架构6.4.3NC-link设备模型6.4.4NC-link数据字典6.4.5NC-link接口要求6.4.6NC-link要求6.5NC-link Over MQTT6.5.1NOM体系架构6.5.2NOM数据交互方式6.6本章小结参考文献附录1NC-link四轴立式加工中心设备模型附录2NC-link接口定义第7章“智能+”——赋能技术7.1概述7.2“智能+”数控系统组成7.2.1数控系统的编程加工优化过程7.2.2“智能+”数控系统的数字孪生7.2.3数字孪生模型与HCPS系统的关系7.3“智能+”数控系统的指令域分析技术7.3.1时域及频域数据的不足7.3.2指令域的概念7.3.3数控机床工作过程中的工况与响应7.3.4基于指令域的分析方法7.4面向“智能+”数控系统的数字孪生建模技术7.4.1基于物理模型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7.4.2基于大数据模型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7.5面向复杂计算场景的“智能+”数控系统算力平台技术7.5.1云端、雾端和边缘端三层立体式算力平台7.5.2协处理器芯片7.6“智能+”数控系统的智能应用概述7.7“智能+”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7.7.1新技术在“智能+”数控系统中的应用7.7.2从单一过程到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的整合7.8本章小结参考文献第8章典型智能能及其实践8.1概述8.2机床进给系统跟随误差建模8.2.1背景及意义8.2.2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床进给系统跟随误差建模方法8.2.3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床进给系统跟随误差预测效果8.2.4小结8.3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8.3.1背景及意义8.3.2基于环境温度与能耗数据的热变形预测模型8.3.3基于环境温度和能耗数据的热变形预测模型实验验证8.3.4小结8.4数控加工工艺参数优化8.4.1背景及意义8.4.2数控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8.4.3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实验验证8.4.4小结8.5数控机床健康保障8.5.1背景及意义8.5.2数控机床健康状态评估方法8.5.3数控机床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验证8.5.4小结8.6智能断刀监测8.6.1背景及意义8.6.2基于指令域分析方法的断刀监测技术8.6.3数控机床断刀监测系统实验验证8.6.4小结参考文献第9章智能数控系统柔产线集成应用9.1概述9.2柔产线智控系统实现原理9.2.1系统主能9.2.2系统流程分析9.3柔产线智控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9.3.1智能化设备互联互通技术通信接口9.3.2分布式执行控制9.3.3智能化调度排产9.3.4中央刀库系统9.3.5工件全生命周期管控9.3.6可视化技术9.3.7智能故障管控机制9.3.8平台化9.3.9基于大数据中心的产控系统集成化9.4智能数控系统产线应用案例分析9.4.13C行业智能制造产线案例分析9.4.2航空航天柔制造产线案例分析9.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_x00C_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