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全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研究、实践与教学贡献理论创新思路和实践案例解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探讨全媒体传播的前沿理论问题,中篇梳理媒体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开展传播的新趋势,下篇剖析中国媒体进行全媒体传播的新案例。 本书服务于科研、实践、教学三类需求,既通过趋势研究体现前瞻,又通过案例分析体现借鉴,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新鲜素材。
目录
上篇 全媒体传播的理论创新 章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的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 一、历史回溯:70年的述评与前瞻 二、理论探索:着眼全球与立足本土 三、实践突破:深度融合与对话传播 章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转向与重构 一、新媒体传播的研究脉络 二、新媒体传播实践的未来走向 第三章 5G时代传播的新想象 一、技术革新对传播的决定意义 二、5G技术对传播的颠覆影响 三、5G时代传播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章 媒体微传播影响力的内涵与评估 一、媒体微传播影响力的内涵 二、媒体微传播影响力的评估 三、媒体微传播影响力评估的基本框架与核心指标 第五章 “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目标、实现基础和实施路径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目标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现基础 三、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施路径 第六章 “全球新闻”: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与未来走向 一、突破新媒体传播的瓶颈 二、找准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 三、打造多媒体融合的“全球新闻”中篇 媒体全媒体传播的趋势与路径 第七章 “互动新闻”:国外全媒体报道的新实践 一、什么是“互动新闻” 二、国外“互动新闻”的新进展及启示 第八章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的行动与思考 一、“人工智能”概念的兴起及其内涵 二、新闻生产进入“智能化”时代 三、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布局” 第九章 媒体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路径与未来走向 一、技术路径:从内容推介到数据分析 二、未来走向:本地化、个化、交互 三、启示:发掘应用与警惕“失控” 第十章 社会化媒体发展新趋势 一、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但全球分布不均 二、用户黏继续增强,偏好呈现代际差异 三、作为新闻来源地位下降,亟须重建信任 四、限时分享模式爆增,短流行 第十一章 新闻播客:国外媒体转型的新动向 一、播客的全球发展态势 二、新闻播客的发展现状 三、新闻播客的未来 第十二章 从BBC扩张计划看英国全球传播战略 一、亚洲国家:英国全球传播的新 二、数字媒体:英国全球传播的新平台 三、英语:英国全球传播的好媒介 第十三章 路透社对非传播的转向 一、“他者”视角:片面、歪曲报道非洲 二、“非洲中心”:从非洲利益和价值观出发 三、结论与讨论:非洲社会多样与全球新闻 第十四章 美联社打造全球新闻传播枢纽 一、汇聚内容:不拘一格开展合作 二、夯实技术基础:把关与晋级 三、巧用分发渠道:借助社交网络传播 四、趋势:融合发展与技术 第十五章 美联社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战略 一、维护内容版权:去中心化的技术追踪 二、寻找新客户:区块链新闻平台上的内容使用者 三、启示: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变革 第十六章 全媒体背景下的新加坡报业 一、政策、资金与竞合 二、内容与技术的联姻 三、多平台齐发力 四、打造多语种数字内容下篇 中国全媒体传播的实践转向 第十七章 融媒体传播的优势、问题与改进思路 一、优势:形式新颖,落地率提高 二、问题:内容待提升,延续有欠缺 三、改进思路:重构融媒体传播生产链 第十八章 “复调”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困境与进路 一、优势:多元主体的合力传播与“核裂变”效果 二、困境:复杂的传播格局与“后”现象 三、进路:挖掘并合理利用民间自媒体用户力量 第十九章 视阈下的社交网络与中国媒体全球传播 一、的理论内涵 二、内容的:社交网络上的中国媒体 三、平台的:中国社交网络的全球拓展 四、全球传播的未来 十章 延展逻辑下网络的跨文化传播 一、“延展”和“延展模式” 二、网络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三、“歪果仁研究协会”的传播实践 四、结论、讨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十一章 外籍记者上:讲好中国故事、创新话语表达的案例解析 一、外籍记者报道的创新方式 二、外籍记者报道的传播效果 十二章 电视媒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内容传播新趋势 一、人化选材:“以人为本”报道理念的创新发展 二、话题化分类:媒体议程与受众议程“交相呼应”的新阶段 三、碎片化传播:传统电视内容“化整为零”的新路径参考文献后记
摘要与插图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的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版图、力量对比、科技发展等方面均呈现出的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从2009年开始大力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的个十年落下帷幕,研究和实践呼应着新时代的召唤,朝着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的方向迈进。在史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既从纵向上梳理中国传播思想脉络,又在横向上借鉴国外的新理论成果:既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审视中国的发展和传播理念,又将本土经验置于世界意义之中进行考察,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实践推进方面,世界格局演变和全球范围内媒体融合趋势为我国对外传播机构指明了努力方向,一线传播者主动改变过去的“演讲式”姿态,转而践行“对话式”新闻理念,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展联动传播,取得了突破进展。在更为莫测的个十年大幕开启之时,回顾刚刚结束的2019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关键点,推动传播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向纵深发展。一、历史回溯:70年的述评与前瞻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者们回望历史,从不同角度梳理了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和对外传播的发展历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者们的传播史研究具有强烈的当下意识和开阔的全球视野,不仅条分缕析地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更审时度势地考察、国内因素带来的各种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试图为中国的传播走向把脉。(一)宏观层面:勾勒中国走向全球的历史脉络有学者从国家形象再建构的角度将70年分为“红色中国”“开放中国”和“全球中国”三个阶段。史安斌、张耀钟认为,在“”倡议的“新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全球中国”形象将会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接纳和信赖,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因缘际会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①“全球中国”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是十年中国世界舞台中央着重塑造的新的国家形象特征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国家、媒体、企业等不同主体对外“复调传播”所取得的成绩。更进一步,这一概念为未来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勾勒了“全球传播”的愿景。也有学者以改革开放为起始点展开研究,姜飞、张楠梳理了1978年2019年中国对外传播政策、理论与实践的三次浪潮,认为在中美贸易争端和全球新兴力量博弈形势下,传播已经事实地信息传递和产业布局的初衷,正拉开全球战略传播格局在重组生态下,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重组的宏大序幕。①这一观扩展了传播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在新时代赋予跨越国界的传播活动以更为重要和基础的意义,将之置于未来推动格局重构的中枢地位。(二)中观层面:剖析影响传播的内外部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赵永华、孟林山认为对外传播思想与政治思想和外交理念息息相关,他们梳理出五大外交理念,分别是“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维护和平”“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与这些理念一一对应的对外传播思想,即“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中国影响世界”。②沿着历史脉络的纵向剖析层层递进,清晰呈现了中国对外传播思想的发展进程。对外传播制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周庆安、聂悄语地从新制度主义的角度考察中国对外传播的制度史,认为其呈现出“渐进式转型”的特征,既投射了中国人对自身的看法,也连接了中国外交政策和话语体系表达的变化。③对于制度变迁的探索是对外传播史研究的一个崭新视角,作者跳出现象描述和归结式的研究窠臼,尝试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试图解决的是一个相关领域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即对外传播活动的依据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