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from media innovation to media entrepreneurship

价格 78.00对比
发货 广东东莞市
销量 暂无
评价 已有 0 条评价
人气 已有 2 人关注
数量
+-
库存100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新书科技

VIP   VIP会员第1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内容简介

传媒创新创业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甚少有深入且系统化的研究。 《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将“颠覆创新”作为理解当下传媒业变革的理论视角,尝试整合传媒创新和传媒创业两种行业现象和研究路径。 通过梳理其中融通的学术问题与理论概念,《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细致剖析传媒业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并探讨传媒业颠覆创新的关键步骤和社会张力。 在充分引介国外传媒创新与创业相关理论的同时,《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力求当下中国的行业实践现状,从而勾勒中国图景和逻辑,并探索适合中国语境的传媒创新与创业理论。 《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力求当下中国传媒变革趋势,勾勒的行业图景和逻辑,并探索具有跨学科的传媒创新与创业理论。 《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于提升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技能、商业知识与企业家精神,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从容应对快速变迁的媒介环境,敏锐把握蕴含于其中的先机。 《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括四部分内容。 一、理论地图:理解传媒业变革的新范式; 二、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 三、传媒业颠覆创新的关键步骤; 四、传媒业颠覆创新的外部张力。 《传媒业的颠覆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适合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以及对传媒行业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目录 部分 理论地图:理解传媒业变革的新范式1 章为何研究传媒创新与创业2 一、研究缘起2 二、传媒业的双重现实4 三、传媒教育的变革7 四、本书的理论视角:颠覆创新9 五、本书的结构10 章重新定义传媒业的创新14 一、传媒业危机与传媒创新研究14 二、传媒创新研究的概念混用与路径分歧15 三、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持续传媒创新VS 颠覆传媒创新17 四、持续传媒创新18 五、颠覆传媒创新21 六、范式转换:从持续创新到颠覆创新24 第三章传媒创业研究的理论脉络与中国议题26 一、传媒创业研究的兴起26 二、传媒创业:概念界定与实践形态28 三、国外研究的主要路径及其不足32 四、国内研究的主要路径及其不足35 五、传媒创业研究的中国议题37 六、探索中国语境下的传媒创业理论40 部分 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41 第四章传媒业的垂直化创新42 一、垂直化媒体的崛起42 二、传媒业的商业模式:狭义和广义43 三、传媒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及其颠覆创新45 四、垂直化媒体的用户选择与价值主张:摆脱盲目规模化 的陷阱47 五、垂直化媒体的关键业务:为特定利基市场开发深度服务50 六、垂直化媒体的盈利:从更少的人那里赚更多的钱52 七、垂直化媒体的用户运营:培育垂直化社群55 八、垂直化创新的潜力与挑战57 第五章传媒业的平台化创新60 一、何谓平台化媒体60 二、平台化与颠覆创新62 三、传统媒体业的平台化转型?63 四、横向平台、纵向平台和观众平台64 五、平台化媒体的价值主张:“千人千面”叠加 “工具与服务”65 六、平台化媒体的用户运营:寻求多方利益的动态平衡68 七、平台化媒体的盈利模式:“交叉补贴”与“打通上下游”71 八、平台化媒体的颠覆潜力75 九、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两种路径76 第六章内容创业盈利模式的快速迭代79 一、内容创业的春天?79 二、在线内容行业:盈利模式与创业可能80 三、直接盈利模式:内容付费+ 广告81 四、间接盈利模式:媒体电商+ 社群经济84 五、不确定、迭代与未来89 第三部分 传媒业颠覆创新的关键步骤91 第七章传媒创业者的机会识别92 一、传媒创业者从何入手?92 二、机会识别理论与传媒创业94 三、市场需求评估97 四、竞争环境评估100 五、团队优势评估103 六、商业价值评估105 七、传媒领域机会识别的107 第八章传媒业变革与竞争战略重塑109 一、竞争加剧时期的战略109 二、竞争战略研究的三种路径110 三、传媒业的一般竞争战略113 四、传媒业结构变迁与新型竞争战略115 五、个化战略:匹配新兴市场的个化需求118 六、社群化战略:打造基于人格体或情感认同的社群120 七、联盟化战略:不同类型传媒机构的优势互补122 八、新语境与新战略125 第九章传媒创业机构的融资127 一、传媒创业机构有投资价值吗?127 二、风险资本与创业融资研究:关键指标129 三、风险资本与传媒创业案例132 四、风险投资公司青睐的商业模式133 五、寻找传媒领域的“市场制造者”144 第十章传媒机构护城河搭建与竞争优势维系147 一、传媒机构如何搭建护城河?147 二、企业护城河与持续竞争优势理论148 三、传媒业分析框架与案例151 四、资源的积累与管理152 五、产品设计与定位154 六、内容与品牌建设157 七、隔离机制建立161 八、在多变的行业中做到基业长青165 第四部分 传媒业颠覆创新的社会张力169 第十一章创新创业浪潮中的传媒公共170 一、传媒公共还重要吗?170 二、传媒公共:概念界定与关键维度171 三、传媒创业浪潮与公共忧思172 四、传媒创业的宏观张力:国家、资本与公共175 五、拓展边界:传媒业再定义与多元的传媒公共177 六、狭义传媒业:寻求公共传统下的创新181 七、传媒公共与当下语境的复杂勾连183 参考文献185 致谢201 图目录 图1.1 本书结构11 图3.1 传媒创业定义的不同面向29 图3.2 传媒创业活动的呈现形态31 图3.3 EBSCO-CMCC 数据库中以传媒创业为主题 的论文数量(1970—2017) 32 图3.4 中国知网上以传媒创业为主题的 论文数量(2000—2017)35 图6.1 社群经济的运作流程87 图7.1 创业机会的四种类型95 图7.2 传媒创业机会识别的四个阶段96 图8.1 移动互联网发展对传媒业产业结构与竞争格局的影响116 图10.1 传媒机构搭建护城河的核心环节151 表目录 表4.1 垂直化媒体对传媒业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58 表5.1 本章主要探讨的平台化媒体65 表5.2 平台化媒体对传媒业商业模式的颠覆创新75 表7.1 传媒创业机会识别的四个阶段及本章案例97 表7.2 本章案例的一手资料来源说明97 表8.1 传媒业竞争格局及其对应的竞争战略118 表9.1 风险资本青睐的传媒创业机构133 表10.1 本章主要案例152 表11.1 不同传媒创业形态与传媒公共的关系179 案例目录 案例4.1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48 案例4.2 餐饮老板内参50 案例4.3 果壳网53 案例4.4 触摸重庆56 案例5.1 喜马拉雅FM 66 案例5.2 春雨医生68 案例5.3 爱奇艺72 案例6.1 网站的热门IP 82 案例6.2 奇葩说83 案例6.3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85 案例6.4 罗辑思维87 案例7.1 雪球财经98 案例7.2 美黛拉100 案例7.3 视知传媒103 案例7.4 雪球财经105 案例8.1 今日头条118 案例8.2 吴频道120 案例8.3 界面新闻123 案例9.1 快看漫画134 案例9.2 同道大叔137 案例9.3 快手139 案例9.4 36 氪141 案例10.1 澎湃新闻153 案例10.2 斗鱼直播155 案例10.3 一条158 案例10.4 新榜162 案例10.5 知乎164

摘要与插图

一、研究缘起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如何安排自己的研究议程,几乎是为重要的事了。有趣的是,这经常不是“英明决断”,而是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的结果。大约是2014年夏天,学院的尹鸿老师和陈昌凤老师分别找我聊天,希望我能为同学们开设一门传媒创新与创业课程。在当时,创新与创业的浪潮兴起于政策层面,并火热席卷了社会实践,清华大学的课程体系试图尽早作出回应。我没有推辞,但随即感到了开设新课的无边焦虑。接下来几年,我无数次在这堂课敲响上课铃之前紧张得坐立不安。正因为这样的焦虑,我只好在课程教学的推动下开启了一项较之前甚为陌生的研究。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我先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传播、环境传播、风险沟通等领域,甚少单纯地从商业的视角来探讨传媒机构的生存、策略与角色。在我当时看来,商业盈利多只是一些的传媒机构追寻新闻理想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根本动力。我于2004年初进入南方报业集团,任记者、编辑,历时数年,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一个新闻理想与商业实践相得益彰的传媒“黄金时代”。后来,我离开报社进入大学任教。再后来,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伴随着舆论场的急剧变迁,导致了市场化报刊的衰落,人员和理想风流云散,传统媒体日渐凋敞。此时,从商业的视角来理解传媒机构的生死存亡变得尤为重要。让我先说回上课这件事。为了缓解焦虑,在开设传媒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初期,我采取一种“偷懒”的课堂组织方式——每堂课都邀请的行业嘉宾来分享他们的商业探索与心得。这种课程方式,给同学带来了的商业视角,让他们得以体会其中的艰辛与振奋,因此颇受同学们喜欢。但从课程体系搭建的角度看,这一方式也有的不足:首先,嘉宾们极为忙碌,往往多次约请还难以确定时间,而临时更改计划也偶尔有之;其次,讲座课堂胜在生动、,但相对难以传递系统的理论知识;后,同学们也缺乏进行案例分析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有这样的体会之后,我开始一步步搭建课程体系,积累课程的案例库,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这个领域的学术价值。“创新与创业”作为一个政策口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中国企业一直被认为创新能力不足;而对于传媒行业而言,“创新与创业”的提法,则有着更为真切的问题意识。这个行业是否可能进行创新?其创新的动力与阻碍何在?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创新将沿着怎样的逻辑展开?如果融媒体报道、数据新闻乃“中央厨房”,仅仅是创新的起步,那创新的方向与本质是什么?如果我们扩大视野,哪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新型传媒机构正在出现?它们是如何颠覆传统媒体业的?它们催生了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又如何形塑传媒业的社能与角色?很显然,传媒行业向来都关乎社会公共生活和良政治治理,当大量以用户需求和商业利润为根本动力的新型媒体机构进入传媒业,这个领域会如何变迁?说到这里,你肯定会明白,这本书的写作其实是“无心插柳”。事实上,这场学术的奇幻之旅,让我感到陌生而又不安。在学科知识快速重构而学术生活越来越专业化的时代,一个学者应该固守疆域、精耕细作,还是可以“顺势而为”并“跨越边界”,这样的问题无疑会摆在越来越多的学者面前。在相当程度上,这个问题与“刺猬还是狐狸”的追问异曲同工:刺猬专注深入,狐狸则

……

举报收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1111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