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四个角度对人工智能伦理与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①研究人工智能伦理与的必要和紧迫,涉及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解读、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以及法规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 ②业界在人工智能伦理与领域的研究思路与理论成果含可信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与监控、人工智能与信息等内容; ③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各业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相应的应对之策,涵盖人工智能与业机会、人工智能系统的偏见、无人驾驶的法律责任、人工智能造假与欺骗,以及人工智能武器化等角度; ④人类与强人工智能、机器人之间的相处风险与规避建议,主要从机器人的“人权”与道德、人工智能技术奇点这两个方向展开讨论。 本书既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前瞻视野和产业应用观,也兼顾教学要求,提供了基础知识及行业应用的系统体系,为读者树立了产业观、职业观、技术观、价值观,同时跟进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成果、**思维及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与挑战,填补了业内对人工智能伦理与领域系统研究的。 本书内容系统化、知识覆盖面广、思考有深度、建议可操作,对广大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学者及在校学生大有裨益。
目录
目录 第1章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001 1.1AI的溢出带动“头雁”效应002 1.2AI需统筹谋划与协同创新005 1.3AI的基础理论与算法研究应先行007 1.4抓住关键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010 1.5加强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融合013 1.6AI应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015 1.7AI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017 1.8在发展AI过程中解决伦理与问题021 第2章人工智能的产展025 2.1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025 2.2人工智能的定义与流派033 2.2.1逻辑主义034 2.2.2贝叶斯派035 2.2.3联结主义035 2.2.4行为类比主义036 2.2.5进化主义036 2.3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037 2.3.1人工智能研究分支037 2.3.2人工智能技术架构039 2.4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041 2.4.1智慧041 2.4.2智慧金融045 2.4.3智慧教育056 2.4.4智慧城市062 2.5探索下一代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064 人工智能伦理与目录00第3章人工智能伦理概述065 3.1IEEE发布的《人工智能设计的伦理准则》065 3.2机器道德067 3.2.1为人工智能赋予道德主体地位068 3.2.2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之批判069 3.3伦理风险评估071 3.3.1人工智能威胁用户隐私071 3.3.2人工智能侵犯用户生命财产等合法权益073 3.3.3人工智能动摇人公平参与社会活动,享有社会资源的权利073 3.3.4人工智能干涉人类对自我意识与行为的判断决策,动摇人 的独立自主074 3.3.5数字化劳动相关权利问题074 3.3.6进一步加深数字鸿沟076 第4章可信人工智能077 4.1人工智能信任危机077 4.2人工智能的“”078 4.2.1技术078 4.2.2应用080 4.2.3理080 4.3人工智能的“可信”081 4.3.1G20人工智能原则081 4.3.2欧盟人工智能原则084 4.3.3可信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087 4.3.4可信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090 4.3.5伦理、法规与可信人工智能091 4.3.6小结092 4.4联邦学习092 4.4.1联邦学习简介092 4.4.2横向联邦学习094 4.4.3纵向联邦学习097 4.4.4联邦迁移学习099 4.4.5联邦学应用101 4.4.6小结103 第5章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104 5.1智能化社会治理——算法即规则的提质升级104 5.1.1算法即规则的原理与应用104 5.1.2智能化社会治理的主要挑战议题105 5.1.3智能化治理的公共政策创新109 5.2协同化社会治理——以伦理为先导的社会调控110 5.3生态化社会治理113 5.4法治化社会治理114 5.4.1以为核心的立法体系114 5.4.2深度优化制度设计116 5.4.3以法律为的风险控制117 5.5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119 5.5.1基础理论研究119 5.5.2关键核心技术120 5.5.3平台与设施建设121 5.5.4监管合规保障121 5.5.5高等人才培养122 5.5.6理念与模式创新122 5.5.7全球合作共治123 第6章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与监控125 6.1基于用户数据的人工智能建模125 6.1.1大数据的产生125 6.1.2大数据的应用127 6.1.3人工智能服务个化131 6.2人工智能安防134 6.2.1人工智能安防生态134 6.2.2计算机视觉与身份验证136 6.2.3结构化与快速检索137 6.2.4行为分析辅助安防应用140 6.2.5多维度安防大数据分析140 6.3人工智能舆情监控142 6.3.1事件识别、发现与跟踪142 6.3.2企业舆情与舆情143 6.3.3舆情监控与融媒体145 6.4人工智能与数据隐私147 6.4.1隐私和隐私权的界定147 6.4.2保护数据隐私的建模手段148 6.4.3边缘计算与数据隐私149 6.4.4可解释的人工智能152 6.5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保护政策153 6.5.1美国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153 6.5.2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156 6.5.3其他国家数据隐私保护政策分析157 6.5.4中国数据隐私保护政策160 第7章人工智能与信息163 7.1网络攻击与防御163 7.1.1网络的主要威胁因素164 7.1.2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166 7.1.3网络常用的防御手段167 7.2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攻击169 7.2.1输入数据的对抗攻击170 7.2.2可信的AI系统的挑战172 7.3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防御173 7.3.1可信系统的增强173 7.3.2预测态势分析174 7.3.3自主化网络防御174 7.3.4AI网络的人机交互175 7.4人工智能标准体系176 7.4.1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介绍176 7.4.2人工智能基础标准176 7.4.3人工智能数据、算法和模型177 7.4.4人工智能技术与系统标准178 7.4.5人工智能管理与服务标准179 7.4.6人工智能测试评估标准179 7.4.7人工智能测试产品和应用标准179 7.5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技术发展180 7.5.1人工智能引入的必要181 7.5.2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场景181 第8章人工智能与业机会183 8.1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183 8.1.1产业184 8.1.2产业185 8.1.3第三产业189 8.2人工智能创造的新业机会194 8.2.1基础层195 8.2.2技术层195 8.2.3应用层196 8.3人工智能对贫富差距的影响197 8.3.1人工智能的发展可扩大劳动群体间的收入距离197 8.3.2人工智能发展短期可能影响劳动者的业公平198 8.3.3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剧社会资源的贫富差距199 8.4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200 8.4.1人工智能促进人力资源的管理200 8.4.2人工智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01 8.5人工智能时代下关于业的思考203 8.5.1从达特茅斯的野望到人类后的阵地203 8.5.2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标204 第9章人工智能系统的偏见205 9.1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偏见206 9.1.1人工智能系统中的算法偏见概述206 9.1.2人工智能算法偏见的主要表现和特点207 9.1.3人工智能算法偏见产生的原因209 9.1.4人工智能算法偏见的后果211 9.2人工智能偏见的治理策略212 9.3人工智能决策的透明214 9.3.1人工智能算法“黑箱”问题214 9.3.2算法透明与利益相关者215 9.4人工智能决策的可解释218 9.4.1人工智能可解释概述218 9.4.2解释人工智能模型的技术手段219 9.5人在回路的人工智能220 第10章无人驾驶系统的法律责任223 10.1无人驾驶系统概述223 10.1.1无人驾驶系统的概念224 10.1.2无人驾驶系统的智能化分级225 10.1.3无人驾驶发展的意义226 10.2无人驾驶系统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挑战227 10.2.1无人驾驶交通事故侵权责任228 10.2.2无人驾驶交通事故保险责任229 10.2.3无人驾驶风险的监管缺失231 10.3无人驾驶侵权责任体系重构233 10.3.1无人驾驶侵权责任主体233 10.3.2无人驾驶交通侵权责任构造235 10.3.3无人驾驶的产品责任构造237 10.4无人驾驶的保险体系240 10.4.1汽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241 10.4.2商业险与产品责任险242 10.5无人驾驶的监管政策考量242 10.5.1我国现有的监管制度243 10.5.2域外监管244 10.5.3我国的无人驾驶监管247 第11章人工智能造假与欺骗251 11.1人工智能造假与欺骗的起源与危害251 11.2人工智能造假与欺骗的主要类型253 11.2.1人脸深度伪造253 11.2.2语音造假255 11.2.3人脸识别欺骗257 11.2.4目标检测欺骗258 11.2.5自动驾驶欺骗260 11.3针对人工智能造假与欺骗的监管政策262 11.4针对人工智能造假与欺骗的检测防御265 11.4.1深度伪造检测265 11.4.2对抗样本检测266 11.4.3模型后门检测267 第12章人工智能武器化269 12.1人工智能军备竞赛269 12.1.1美国人工智能武器的发展271 12.1.2俄罗斯的人工智能武器发展277 12.1.3中国的人工智能武器发展282 12.1.4其他国家的人工智能武器发展284 12.2人道法对人工智能武器的原则规制285 12.2.1人道法的原则和规则286 12.2.2伦理方面的要求287 12.2.3结论288 12.3《禁止致命自主武器宣言》概述288 第13章机器人的“人权”与道德292 13.1机器人“人权”的内涵292 13.1.1什么是机器人292 13.1.2什么是人权294 13.1.3机器人的“人权”295 13.2为什么赋予机器人“人权”296 13.2.1历史的视角296 13.2.2本体论视角297 13.2.3关系视角299 13.3赋予机器人什么样的人权299 13.4如何教会机器人道德300 13.4.1机器人的道德困境300 13.4.2人类为教会机器人道德而进行的不懈努力301 13.4.3教会机器人道德的具体路径302 第14章技术奇点304 14.1什么是技术奇点304 14.1.1奇点和技术奇点304 14.1.2加速回报定律305 14.1.3奇点或将到来307 14.2奇点308 14.2.1从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308 14.2.2通用人工智能的风险310 14.2.3通用人工智能风险的应对之策313 14.3人类的下一个一万年316 14.3.1思考一些可能的场景316 14.3.2保持对未来的思考319 参考文献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