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都市圈系列研究辑,延续了数据支撑研究的,对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全国主要都市圈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结,并新发展阶段、双循环格局、新冠疫情等时代议题给予回应。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分为上、下篇共十章。上篇系统梳理了国家与地方层面公开发布的都市圈相关政策,全国主要都市圈发展格局和六大关键领域的实践进展,提出新冠疫情下的都市圈发展思考,以及三新视角下的都市圈发展建议;下篇对首都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五个都市圈进行深度剖析,立足各都市圈的战略地位和自身结同城化发展的成效与经验,并在优势研判和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方向,对我国其他地区的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适合城镇化建设领域的学者、专业人士及决策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域学生阅读。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国家智库建设工作的试点单位,服务国家政策咨询的主要窗口和智库建设的龙头阵地。研究院充分汇聚和发挥已有校级智库机构的研究力量和智力资源,构建以“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为核心的跨学科智库,建设中国、清华风格的国家智库。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国家智库系列报告”围绕国家治理、关系与全球治理、创新发展、社会建设与和谐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五大领域,发表前瞻、战略的新系列研究报告,为国家发展贡献清华智慧。
目录
目 录上篇 全国都市圈建设进展与新要求章 全国都市圈建设体进展 3节 国家与地方整体协同推进 3一、国家层面战略部署 3二、地方层面推进 6节 领域持续深入推进 9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助力协同发展新格局 9二、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生态共保共治新要求 10三、区域中心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新提升 11第三节 研究成果百花齐放 12第四节 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14一、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格局相对平稳 14二、不同类型都市圈的建设有所体现 18三、都市连绵区形成紧密网络化联系 21章 都市圈建设领域主要进展 27节 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 27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 27二、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状况 32三、中心城市面临的关键问题 37四、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的主要实践 41节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大力推进 47一、以交通体系建设为骨架构建都市圈空间格局 47二、交通互联互通的关键问题 48三、交通网络建设促进都市圈发展的主要实践 49第三节 产业协作发展趋向互补互助 54一、以产业协同为基础促进都市圈核心竞争力提升 54二、产业协作的关键问题 56三、产业协作促进都市圈发展的主要实践 58第四节 公共服务同城化与均等化程度有所提升 60一、以公共服务同城化与均等化为抓手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60二、公共服务同城化的关键问题 61三、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 62第五节 生态环境共保机制稳步完善 65一、以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为支撑,巩固都市圈发展基础本底 65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关键问题 66三、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促进都市圈绿色发展的主要实践 66第六节 区域协同治理的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68一、以区域协同治理为龙头破除要素流动行政壁垒 68二、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问题 69三、区域协同治理促进都市圈协调发展的主要实践 70参考文献 74第三章 新冠疫情下的都市圈发展思考与应对 77节 新冠疫情扩散研究的空间视角 77节 疫情扩散引发对高密度聚集的反思 79一、聚集传播与资源挤兑——密度之过? 79二、加速扩散——流动之过? 80三、资源不均衡——高首位度之过? 81四、客观评判和冷静反思 83第三节 疫情防控与都市圈跨区域联防联控举措 84一、迅速建立区域疫情联防联控 84二、实时共享区域疫情相关信息,筑牢线上“防疫网” 85三、切实保障区域内防疫和生活物资联动和供给 86四、稳妥推进区域内和跨区域的人口流动 87第四节 疫情常态化下都市圈助力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 88第五节 疫情影响下的城市与都市圈发展展望 90一、正视大城市发展的作用与问题 90二、疫情不会改变城市和都市圈的发展路径 92三、构建都市圈疫情防控与协同治理共同体 93参考文献 95第四章 三“新”视角下认识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意义 97节 新理念、新阶段、新格局与新要求 97一、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要求 97二、宏观形势变化的挑战与机遇 98三、新发展理念要求下的双循环格局构建 99节 新格局、新形势下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意义 100一、都市圈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100二、都市圈是科技创新突破的重要载体 101三、都市圈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战场 102四、都市圈是开放融入世界的关键节点 103五、都市圈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实践单元 104六、都市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 105参考文献 105第五章 “十四五”规划及中都市圈发展新要求 107节 优化和完善都市圈规划编制思路、方法和机制 107节 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 108第三节 强化交通枢纽与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109第四节 进一步落实公共服务同城化与均等化 110第五节 面向实际管理服务人口,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112第六节 以都市圈为单元统筹土地资源配置 112第七节 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113第八节 区域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取得实质突破 114第九节 审慎推行行政区划优化配置 115第十节 建立和完善都市圈发展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 116参考文献 117下篇 都市圈实践与主要经验第六章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首都都市圈 121节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首都都市圈发展历程 121一、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协作探索 121二、全球化驱动下的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阶段 122三、后奥运及金融危机背景下京津冀转型驱动的深化协调阶段 123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新发展阶段 123节 首都都市圈基本情况及战略定位 124一、基本情况 124二、战略定位 127第三节 首都都市圈发展成效和经验借鉴 127一、持续疏解北京非首能,增强与天津、河北协同联动 127二、_x00B_依托“一体两翼”、河北两翼空间发展格局,布局高新产业成为区域增长极 128三、深化交通一体化进程,区域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129四、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协同行动,形成多种协同治理模式经验 130第四节 首都都市圈跨区域合作的创新 131一、_x00B_细化分解京津冀协同任务,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完善“考核+_x00B_监督+奖惩”等组织机制 131二、_x00B_基于国家“十三五”系列规划与地体规划、跨区域专项规划,明确协同工作思路 131三、_x00B_促进京津冀地区试点示范,破除要素流动障碍,为深化改革提供创新动力 132四、推动领域协同合作走向法制化与常态化 132第五节 首都都市圈问题挑战及下一阶段工作 135一、问题挑战 135二、下一阶段发展 138参考文献 140第七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的成都都市圈 143节 成都都市圈发展历程回顾 143一、成渝“两点式”发展战略 143二、从成都经济区到成渝经济区 144三、成渝城市群发展阶段 144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的成都都市圈新发展阶段 145节 成都都市圈基本情况、主要和战略定位 146一、基本情况 146二、地区 151三、战略定位 154第三节 成都都市圈发展成效和经验借鉴 155一、加快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同城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155二、加强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力度,打造都市圈发展极核 156三、推动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和社会保障衔接,扫除都市圈人口流动障碍 158四、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高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58五、推广“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加速形成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新局面 159第四节 成都都市圈协同发展创新 160一、_x00B_成立省级实体协调机构,形成三级联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分阶段行动计划和工作 160二、创新都市圈规划协同工作机制,强化规划谋划编制实施全过程衔接 161三、在毗邻跨界地带谋划建设先行示范区,开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先试 161四、调整行政区划,将简阳市交由成都市代管 163第五节 成都都市圈面临问题挑战及未来建设方向 164一、问题与挑战 164二、未来建设 167参考文献 168第八章 山、海、城、湾、乡融合发展的福州都市圈 169节 福州都市圈发展历程回顾 169一、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发展阶段 169二、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发展阶段 171三、基于协同发展区的福州都市圈发展阶段 172节 福州都市圈基本情况、主要和战略定位 172一、基本情况 172二、地区 177三、战略定位 178第三节 福州都市圈发展成效和经验借鉴 179一、“山海协作”模式久久,机制建设和平台项目做深做实 179二、数字经济规模效应凸显,都市圈创新驱动发展 181三、变开放使命为,形成对台合作和海丝门户建设新局面 182四、立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形成丰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经验 184第四节 福州都市圈协调发展创新亮点 185一、协同发展机制实践,间合作基础良好 185二、深化产业链配套协作,探索利益共享激励机制 186三、组建福州港口管理局,推动都市圈港口群错位发展 187四、谋划“岛城联动”发展,推动形成政策平台协同机制 188五、围绕重大工程项目,落实规划协调和社会参与机制 188第五节 福州都市圈问题挑战及下一阶段发展 188一、问题挑战 188二、下一阶段发展 194参考文献 196第九章 中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武汉都市圈 197节 武汉都市圈发展历程概述 197一、武汉城市圈源起阶段(1+8) 197二、武汉城市圈拓展阶段(1+8+4) 199三、武汉都市圈聚焦发展阶段(武汉大都市区) 201节 武汉都市圈基本情况、地区和战略定位 202一、基本情况 202二、地区 206三、战略定位 207第三节 武汉都市圈发展成效和经验借鉴 209一、突出优势产业地位,构建产业集群格局 209二、贯彻战能定位,推动临界协同区差异化发展 210三、构建复合交通廊道,破解区域通勤问题 211四、引导中心城市资源共享,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212第四节 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创新亮点 212一、构建层级化联席会制度,促进各级间协同合作 213二、明确税收分享机制,推动都市圈内产业协同进程 213三、创新排放权交易制度,协调都市圈内生态保护 214四、统一互通政策制度,深化都市圈协调机制改革 214第五节 武汉都市圈面临的问题挑战及未来建设方向 216一、问题挑战 216二、建设方向 222参考文献 224第十章 西咸一体化基础上的西安都市圈 225节 西安都市圈发展历程回顾 225一、“大西安”设想阶段 225二、西咸新区启动建设 226三、西咸一体化建设阶段 226节 西安都市圈基本情况和战略定位 227一、发展现状 227二、地区 230三、战略定位 231第三节 西安都市圈发展成效和经验借鉴 232一、强化区域枢纽地位,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232二、坚持错位互补发展,加快产业协作升级 233三、发掘科教资源优势,推动双链融合发展 233四、遵循历史文化脉络,推进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 234第四节 西安都市圈协同发展创新亮点 235一、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235二、协调推进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35第五节 西安都市圈面临的问题挑战及未来建设方向 235一、问题挑战 235二、建设方向 238参考文献 245附录A 都市圈年度大事记(2019.5—2021.7) 247附录B 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21)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