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此书集结了朗诵表演艺术家和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结合我国目前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探讨和研究结出了适合幼儿和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划要求和市场需求的教程。本教程涵盖了本年龄阶段读者所需掌握的朗诵知识,以及适合朗诵和考级的作品篇目,在必考篇目之下,还编写了朗诵作品的朗诵提示。本教材面向广大幼儿和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有志于好好说话、自信表达的青少年儿童都可以通过这套教程进行系统规范、由浅入深的科学学习。
目录
章朗诵艺术的认知
节 朗诵艺术的时代认知
章朗诵艺术的普通话语音和发声基..
节 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
一、辅音与声母
二、元音与韵母
三、声调
四、语流音变
第三章朗诵艺术的基本技巧
节内心视像
节对象感
第三节潜台词
第四节停顿
一、语法停顿
二、逻辑停顿
三、情感停顿
第五节重音
一、情感重音
二、逻辑重音
第四章朗诵的作品选择和作品理解
节朗诵的作品选择.
一、作品选择的目的
二、作品选择的两个原则
三、作品选择的四个方法
第五章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朗诵
节儿歌的朗诵
节 朗诵艺术能认知
五、词的轻重格式
节用气发声
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二、吐字归音
三、共鸣控制
三、语法重音..
四、重音的确定
第六节语气
一、语气的色彩
二、语气和语调、语势
三、语气的运用。
第七节节奏.
一、节奏的类型
二、节奏的转换
节朗诵作品的理解
一、理解作品要从了解作品入手
二、如何理解作品
节故事的朗诵.
第三节 古代诗歌的朗诵
第四节现代诗歌的朗诵
一、诵出“诗情”
二、诵出“诗味”
第六章 朗诵的舞台表演
节朗诵表演的形式
节 朗诵舞台表演的技巧
一、站姿
二、表情
三、眼神
四、手势
第三节朗诵表演的准备
一、作品准备
二、服装准备
三、配乐准备
四、化妆准备
朗诵考级大纲.
第七章朗诵考级的概念和意义
考级概念
第八章朗诵考级说明.
考级对象
考级时间
考级作品
考级教程
考级级别
第九章朗诵考级的标准和要求
启蒙一
启蒙二
初级一
初级二
初级三
中级一
第五节现代散文的朗诵
第六节文言文的朗诵
第七节台词
第八节小说的朗诵
五、其他准备
第四节朗诵表演的组织
第五节朗诵表演应当注意的
细节
一、作品要背诵
二、状态要松弛
三、神情要专注
四、情感要真挚
五、不要卖弄技巧
六、不要表现自己
七、不要急于求成
考级意义
考级评定
考级认定
考级报名
考级形式
中级二
中级三
一
二
三
朗诵考级作品及朗诵提示
第六级(中级一).
古诗文考试篇目
1.卜算子·咏梅
2.暮江吟
3.凉州词
4.芙蓉楼送辛渐
古诗文参考篇目
1.次北固山下
2.泊秦淮
3.春夜洛城闻笛
4.晚春
5.登飞来峰
诗歌考试篇目
1.在天晴了的时候
2.微笑
3.美丽的集邮册
诗歌参考篇目
1.牛
2.春姑娘
3.北京的桥
4.带雨的花
5.爸爸的老师
散文考试篇目
1.落花生
2.猫
第七级(中级二).
古诗文考试篇目.
1.题临安邸
2.游子吟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少年中国说(节选).
古诗文参考篇目.
1.春望
2.渡荆门送别
散文参考篇目
1.我爱故乡的杨梅
2.春潮
3.金色的地
4.三月桃花水
5.姥姥的手
6.爷孙俩的京剧情结
7.原
8.中国结
小说、故事考试篇目
1.猴吃西瓜
2.聪明的阿凡提
小说、故事参考篇目
1.盘古开天地
2.狐狸和仙鹤
3.砸鱼
4.在牛肚子里旅行
绕口令
一、绕口令训练:iao、iou、
uai、uei的发音;儿化;“一”
“不”的变调;“啊”的音变
二、拓展
3.望岳
4.逢入京使
5.观沧海
诗歌考试篇目
1.绿叶的交响
2.和大山攀谈
3.长江之歌
诗歌参考篇目
1.雨
2.珍惜
3.雪朝
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散文考试篇目
1.桂林山水
2.火烧云
散文参考篇目
1.灯塔
2.对岸
3.母鸡
4.荷叶·母亲
5.和时间赛跑
6.我
小说、故事考试篇目
第八级(中级三)
古诗文考试篇目
1.七律・长征
2.黄鹤楼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水调歌头
古诗文参考篇目.
1.相见欢
2.鹊桥仙
3.浣溪沙
4.一剪梅
诗歌考试篇目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下雪的早晨
3.中国话
4.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诗歌参考篇目
1.种子的梦
2.唱给母校的歌
3.希望展翅飞
1.小英雄雨来(节选)
2.普罗米修斯
小说、故事参考篇目
1.扁鹊治病
2.鼻子和嘴的斗争
3.去年的树
4.舍身炸碉堡
5.卖火柴的小女孩
绕口令
一、绕口令训练:f、h辨析;
n、I辨析;前后鼻音辨析;z、
c、s与zh、ch、sh辨析;气息
运用
二、拓展
4.中华少年
5.海燕戒
散文考试篇目
1.麻雀
2.繁星
散文参考篇目
1.一朵白蔷薇
2.我要启程了
3.海上日出
4.观潮
小说、故事考试篇目
1.月光曲
2.摔跤
小说、故事参考篇目
1.地震中的父与子
2.爱心树
3.推敲
绕口令
;
摘要与插图
章 朗诵艺术的认知
节 朗诵艺术的时代认知
朗诵是用声音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用有声语言表达和抒发文学作品寓意及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在有声语言艺术中适合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同时,朗诵艺术具有群众、宣传、鼓动和人文。
朗诵是从古代私塾课堂中的“诵”发展而来的。背诵、记诵、吟诵文化经典,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方式,千百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有效的承载渠道和方式。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读书方法和教育方法的“诵”,逐渐走出封闭的书斋和学堂,摆脱了刻板的、缺少节奏起伏的传统,在记忆、学习、理解、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公开的语言传播行为,具有表达、抒发、表演、宣传等外化特征。很明显,朗诵艺术已成为社会文化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科技时代,舞美、音响、配乐、布景、道具、化妆、大屏幕和声、光、电等技术元素的加入,使得朗诵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范围和艺术感染力获得长足进步,这种发展朗诵者自身的声音条件、肢体动作、面目表情所达不到的。可以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了朗诵艺术的影响力,加速了朗诵艺术的普及。
朗诵是服务于时代大众的艺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现代中国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朗诵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朗诵从普通日常对话发展到鼓舞人心的宣讲,再到深沉细腻的表演艺术,从青涩到成熟、从小众到大众,其间经历过一次次的起伏、掀起过一次次的高潮、创造过一次次的奇迹,形成了中国的有声语言文化现象。在肃穆、庄严、喜庆等场合会有朗诵艺术的出现;为传播思想、抒发情感、颂扬美德、鼓舞人心等需要,朗通艺术也从不缺席。人们在朗诵艺术的欣赏和实践中,能够得到中华文化的滋养,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体验情感抒发的快感,获得战胜困难、奋进成长的能源。
我们听到过朗诵艺术在抗日战争期间“教亡图存”的呐喊,听到过朗诵艺术对人风范的颂扬,听到过朗诵艺术对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赞叹,听到过朗诵艺术对救灾抢险子弟兵的盛赞:2020年,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朗诵艺术对生命的抚慰、对白衣天使的礼费、对新冠病毒的宣战。
朗诵艺术在社会发展每个关健时期不同凡响的表现,使人们对于其传播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弘扬杜会正能量、端正社会风气、净化人们心灵,是净化青少年儿童心灵的期望值越来越强烈。社会各界在对基础教育的反思上,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了语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宙,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和强化:“诵读”“朗读”“朗诵”等有声语言形式对于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的认可:朗诵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服务于语文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迫切。应运而生的,是社会上各类朗诵教育培训和朗诵艺术活动的兴起。中小学校园里愈发响亮的琅琅书声,是国家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节朗诵艺术能认知
表演艺术家曹灿先生曾说过:“朗诵是诗人、作家和广大读者之间的桥梁。”事实证明、诗人、作家的作品通过朗诵获得了更多的读者,因而传播得更加广泛,作用也更大。“在2020年5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凯丽拿出了“多措并举,深化推广普及朗通艺术”的提案,得到了广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