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导论、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三编共十六章,主要内括: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概述;财预算会计收入的核算等。
目录
;
摘要与插图
节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一、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1.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会计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分为两大体系:企业会计体系、与事业单位会计体系。
企业会计,它反映和监督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各类企业经营资金的活动。这类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它们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部门,通过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此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企业会计体系主括工、商、交、农、金融、旅游、邮电、房地产等企业会计。
与事业单位会计,它反映和监督的是中央与地方各级的财政资金以及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业务资金活动。与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主括财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国有事业单位会计等。、行政和事业单位都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它们不直接提品,而是通过各种专业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财政机关是各级负责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预算决算的工作部门,它执行财预算会计,并以各级为会计主体,对各级的各项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核算。
行政单位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及其派出机构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各党派和社会团体不属于行政单位,但在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上比照行政单位处理。行政单位会计以单位为会计主体,对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进行管理和核算。
国有事业单位也称公立非营利组织,是指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或牛活服务的单位。句括科学、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卫生、体育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气象、水利、地震、环保等公益事业单位;孤儿院、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会计也是以单位为会计主体,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进行管理和核算。对于事业单位所属的经济实体,则适用企业会计。
上述非物质生产部门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对于整个社会再生产起着基础、先行的作用,它们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可以反映和监督预算的集中、分配、使用和结果的全过程,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为预算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
2.预算及其构成
什么是预算?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公共财政收支计划。预算是指“事先、预先的计划或打算”,是指资金收支方面。预算则是指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具有法制的根本特。我国预算体系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并分别由中央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按法定程序审批。
我国各级为了执行其职能,按照国家法规将国民收入有计划地集中起来,形成预算收入。这一收入反映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积累水平和国家财力。各级根据其施政方针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集中起来的预算资金统筹兼顾进行有计划地再分配,形成预算支出。这一支出则体现了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建设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通过预算的编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收入和合理地安排支出,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保证各项工作的完成。
预算的编制只是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收支项目和数字,只反映了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的客观可能。要真正实现这一可能,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为了反映和监督预算收入的实现和预算支出的使用,需要借助会计这一有效工具,因此形成了与事业单位会计。
综上所述,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以及行政和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一种专业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与其他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反映和监督。
二、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主要是与企业会计相比较而言的。、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质、任务和资金运动方式与企业不同,两者不仅核算的对象、任务不同,而且核算的内容、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