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几年汽车中控大屏化趋势势不可挡,从传统主机车厂到互联网造车,无论是 Tesla 还是拜腾 49 寸巨屏,甚至还是可旋转的中控大屏以及各种语音交互指令,令人目不瑕接,高潮迭起。汽车的中控大屏与语音交互是伪需求吗?文章从使用场景出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与大家分享。
对于驾驶员来讲,中控大屏或语音交互可以完美契合用车时的使用场景吗?
01 使用场景
做为一名新手司机(两年),我们从日常驾车的场景出发,简单分享几点。在我们日常驾车时,排名前几的高频次需求大概包括有:导航、听歌、空调、开窗(油门、刹车、挂档不在此列)等。
拜腾 49 寸巨屏,神一样的引人侧目
1. 导航
做为第一大功能使用场景,导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有些是比较 care 的。
车载导航
为什么一定得有导航呢?手机就可以,App 不仅可以实时播报路况、超速提醒、停车场推荐等,不仅比起车载导航没什么不方便,反而更加精准、实时。
除此之外,更可恨的是,车载的不仅还需要升级,而且触控体验简直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也不为过。虽然车载大屏可以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但导航要的是准确,这样来看,在导航的场景中,大屏并不能有效解决导航精准实时痛点。
2. 听音乐
笔者听音乐主要是是通过车载 iDriver 系统听收音机(使用频率高达 90%)、其次是手机蓝牙连接车辆,用手机音乐 App ,第三是CD(抱歉,笔者从来没用过)。
如果说有什么不便的话,恐怕就是当你听到一首让人秒回学生时代的歌时(如 Jay 的发如雪),总想再听一遍或再听一首时,收音机无能为力。
Android 系统车载音乐播放页面
但听收音机或听音乐自然也用不着大屏,甚至不需要屏幕也可以(你又不是看 MV )。
90%场景下听FM,也并不需要大屏的支持
接下来看看交互方式。
02 交互方式
1. 大屏触控交互
传统实体按钮与大屏最大的区别是交互方式与。比如,当车辆时速达 120KM 时,现在要换一首歌或更换收听频道,通过大屏如何操作呢?
你的指头能盲点并精准定位到要点的按钮吗
首先得扭头瞄一眼屏幕,确认当前是音乐播放页面,然后眼睛需要定位到下一首按钮处,再抬手去点击(这时你的眼睛已经回到路线前方),将要点击下一首时,你不得不再次将眼睛瞄到屏幕上,以确认手指点击区块没有点到上一首。
点击之后(有可能屏幕并未给到手指振动回馈或给了回馈但由于车速过快并未感知到),又碰巧下一首歌的前奏音调有点低,使得你根本听不到,而这时,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点击到?又或者点击到了,但点错了?你还得再次把眼睛拉回到屏幕上确认歌曲名称已经切换成功了。
2. 实体按钮
而通过实体按钮没有上述困惑,首先可以实现盲操(类似于盲打,即点击时不需要眼睛注视),其次点击回馈可明显感知(不需要看屏幕给的反馈,因为当你的手放在实体按钮上的点击后回弹的触感反馈会告诉操作者,操作是否成功)。
iDriver 实体按钮
即使出现上述场景中的前奏时间有段时间单调低,使你无法听到,但最起码你自己可以非常确认的是:已经切换成功了。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可以再次通过拇指点击 iDriver 按钮的下一首。不仅更加高效而且无需过多来回反复确认,以致驾驶分心(要知道时速 120KM 的情况下,哪怕一秒钟的分心不留神意味着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又引入了语音交互,但语音交互也令人困惑。
03 语音交互的困惑
引入了语音的交互方式,这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用户来讲是有学习成本的,首先语音是不可见的(不能所见即所得),其次有标准的词汇需要记忆,如果要开空调,用户是说:汽车,把空调打开,还是说:汽车,我有点热,Do Something 呢?
目前来看,我们还是只能使用标准的指令完成特定操作,而非随心所欲发号施令。
吉利语音交互
同时语音交互还会引出另一个问题:方言的识别与支持。
想象一下,一位 30 岁的下沉城市的用户奔小康了,购置了一辆所谓的智能汽车,该车的首要交互方式是语音控制。而他只会讲地方方言(不会讲普通话),那语音识别就更令人诅丧了,可以肯定的是,语音交互是完全不会被这类用户群体作为首要交互方式。
语音操作效率高吗?
从操作效率上来看,语音的交互并没有实体按钮快,比如感觉有点闷想要开车窗(驾驶位),语音的交互可能是:
Hey,汽车(唤醒词)
之后是长达 2 秒的等待汽车回应(Google I/O 2018 大会表示 Google 语音助手已经可以无需等待唤醒词的识别);
汽车机械式的回应:好的,请问要做什么?
我再告诉它:
额,我有点热,请把驾驶位的车窗下降到 2/3 处;(前面的 【我有点热】 是费话,仅仅是为了感觉像在和人类在对话,而非机器)
再次等待 2 秒:
好的,正在将驾驶位车窗下降到 2/3 处….
这里里事实上有两个问题:
(1)语音 2 秒的响应时长受网络及无噪音的影响,比如跑高速时的胎噪亦或网络较弱时都会导致语音识别的速率。这会导致等待长达 5-10 秒钟后,淡淡的听到一句:
对不起,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
(2)我所理解的【2/3 处】是一个什么位置,机器与我的判断或许一样也或许不一样。
如果不用语音,我只需要将左手从方向盘是拿上来,然后顺手放在左手车门的车窗控制区,轻轻拨动一下到想要停止的任何位置松手即可(盲操)。
实体车窗按钮
也就是说等待汽车回复加执行的时间,足够让我自己手动做几遍了。
正如那句话:大屏与语音带来的并不是革命性的效率提升,而是不可思议的效率下降。
04 大屏幕可以支持使用 App
1. App 有使用场景吗
随着大屏越来越大,可引入的操作、功能越来越丰富,对于汽车厂商而言, App 成为自然而然的一个选择。
满屏的 App
只要用户愿意,就可以安装任何想要安装的 App,看电影、刷微博甚至玩游戏,只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开车时会有刷微博、看视频的需求吗?
即使用户有发微博、看电影的需求,那用户为什么不用自己新买的 iPhone X 更高效的达成发微博和看视频这样的成就,而非得在交互异常蹩脚也并非那么友好的车载大屏上完成呢?这不是找虐吗?
我能想到唯一的使用场景就是再路边等人时,可以用车载大屏获得更棒的体验。但这样的场景不足以成为解决用户痛点的出发点啊。
2. 支持 App 有错吗
错倒是没错,只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车辆】存在的目的是让人从 A 点更快、更高效的到达目的地 B 点。完成了该需求,就可以下车了,而不是一直让用户待在车上。
用比亚迪汽车玩吃鸡游戏
这个问题相信 PM 们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如何提升产品的活跃?
即:如何让用户用完不走?
Google 的目标是让用户搜完即离开,时间越短越好,这说明用户很快的找到了自己所要的。
但我们的 App 是如何做的:要让用户用完不走,恨不得用户天天用,如果是微信这类的社交产品,用户停留的时间越长,投入的精力越多,离开的成本越高,这样的做是完全 OK 的。
但如果是个工具型 App ,这样做就有问题了:用户在婚恋平台上两个月找不到对象,看似提升了 MAU ,但这与用户在婚恋上两天找到对象,然后迅速离开,哪个对于用户的价值而言更高呢?显而易见是后者。
同时为了增加用户活跃,不断给 App 增加各种各样的花式功能:积分、社交、内容等,无所不用其及。
05 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什么
首先,如果按照 Waymo 关于未来无人驾驶的畅想,车内压根就没有驾驶员或驾驶舱,更别提给驾驶员使用的大屏和语音交互了(只有乘客),这显然与目前的中控大屏化、语音化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Waymo 无人车
其次,根据共享经济的规模及发展来看,你、我以及任何人出门都打车的话,一切操作都由手机 App 来完成,请问汽车的大屏、语音与我(作为乘客)有什么关系?
06 最后
我们需要的是智能、而非大屏、语音交互。
启动后,车辆自动识别到是车主,座椅会自动复原并加热(如果是冬天的话),后视镜会自动调整到匹配位置,同时根据以往的行车记录显示工作日的 9 点(通常是上班去公司),自动检测燃油是否够往返(如果不够,则自动提醒路上加油),是否限行,并会自动导航并播报路况信息及 EAT(预计到达时间),同时匹配是否有顺风车乘客,随后播报昨天晚上币圈的最新消息,或播放专属的音乐列表。
从目前来看,大屏、语音是所有厂商的趋势,支持众多 App 也是厂商宣传的差异化重点。没有人知道未来的车内终极交互是怎么样的,大家都在积极尝试、积极布局。
车的产品核心体验是发动机,其它的都只是锦上添花,最终令消费者满意的是它的核心体验。
享受驾驶的乐趣,驾驭世界不断向前!
#专栏作家#
孟大伟,微信公众号:孟大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百度高级产品经理,从用户需求(在一大堆很酷的设想中砍掉当中的绝大一部分)到产品定义(有价值且符合公司战略发展),从产品原型到视觉设计,从交互到动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