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前几天微信朋友圈推出了一个新功能——朋友圈标签,类似带了一个话题,点进话题可以看见跟你一样标签的其他微信用户;微信的用户量非常大,推出这一功能是想把微信的社交做成“泛社交圈”吗?本文作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现在,微信朋友圈也能加Tag了。
近期,微信在朋友圈上再次做出了动作;10月4日,在国庆长假之中,微信悄悄的向部分用户开放了一项新的功能:朋友圈标签。
这一新的功能与微博等其他平台上的Tag功能类似,只需要在发朋友圈时输入“#+文字”,即可在说说之中插入一个可以点击的超链接。
为何微信在此时推出这样一个标签功能呢?
一、微信也想做一个泛社交圈?
此次微信推出标签功能,实际上是想建立起一个泛社交圈。
微博、抖音快手等一众社区社交平台都对话题标签这一功能有着应用;借助于话题标签,能够将整个平台范围内相同话题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进行引流。
通过话题标签来建立起一个个热门话题栏目,从而吸引流量的流入,这种利用话题进行引流的做法正是微博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微信此时推出标签功能,也是打算借助这一功能来加大对朋友圈这一庞大流量池的应用。
事实上,朋友圈的庞大流量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出现了流失;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刷抖音、微博,而之前放在朋友圈上的时间不断减少;这一部分公域流量在这些其他平台的冲击之下也随之不断流失,间接影响到了微信最为根本的私域流量。
公众号打开率的下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由于朋友圈是公众号文章传播的主要渠道,朋友圈公域流量的流失影响到了公众号文章的传播,这也直接使得公众号的打开率下滑。
用户不愿看、不想看朋友圈,朋友圈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不断下滑,用户粘性逐渐减弱——这也是迫使微信继续改革朋友圈的原因。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之中,微信对于视频号进行了多次的迭代和变更,还分别为视频号连接了搜一搜和朋友圈,视频号无疑是近期微信最为重视的一个功能。
那么对于微信来说,如何给视频号提供更大的流量?结合朋友圈标签功能的推出来看,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了。
在点击Tag标签后,会跳转到一个新的界面,置顶的项目是视频号动态,其中有大量与标签相关的视频号内容,而在视频号动态下方才是朋友圈内容;可以看出,话题标签正是为了帮助视频号引流而推出的。
通过将朋友圈泛社交化,将能够更好的利用朋友圈中的庞大流量,同时还能够将朋友圈原有的社交圈由好友列表中跳脱出来,扩展至更加广阔的范围;除此之外,顺便还能帮助视频号获取流量,帮助视频号打开流量渠道。
这些因素,正是微信选择在朋友圈推出话题标签的原因。
但,微信真的能如此顺利的将朋友圈流量转化成其他功能的流量来源吗?
二、多次在朋友圈上“动刀”,微信为何如此执着?
话题标签的确能够很高效的进行引流,但要想仅仅依靠这一功能就能把朋友圈的流量转化至其他功能上,这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大的阻碍在于,从诞生之初,微信就是一个自带着私人属性的社交工具,具有着非常浓厚的私人社交属性;而朋友圈也因此是一个私人的社交圈子,这也是微信能够拥有庞大流量池的根本原因。
但是此次推出话题标签,将朋友圈拉向公开的社交圈,这势必会与其本身的私人社交属性产生激烈的冲突。
将朋友圈由原有的私人社交圈转为开放的公共社交圈,这会影响到一部分用户的使用,部分用户可能并不想将信息公开至一个公共的社交圈层;因而,微信的这一做法可能会遭到用户的抵制。
微信朋友圈为何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私人属性所分不开;但也正是这样的私人属性,使得微信对于这一流量池的应用程度非常之低。
一直以来微信都试图利用这一庞大的私域流量池,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此前微信曾推出了一个“圈子”的功能,微信圈子面向的受众是基于兴趣的一个陌生人社交平台,微信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将朋友圈中的流量引入其中;如今微信圈子依然不温不火,甚至失去了踪迹。
想要成功的利用朋友圈这一流量池,没有那么简单。
微信为什么如此频繁的在朋友圈上做动作,这与其对流量的迫切需求不无关系。
作为一个月活超过十二亿的社交平台,微信拥有着朋友圈这一每日曝光量达100亿次的巨大流量池,这一流量池也是整个微信生态的运行基础。
无论是公众号、小程序、搜一搜还是短视频,都离不开朋友圈的巨额流量供应;微信所做的种种动作,正是希望能调动起朋友圈中的巨额流量,来形成整个微信流量生态的流量流动。
还是朋友圈的私人属性,使得微信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巨额的流量。加上一直以来,整个微信流量生态都是依靠着分享来产生流动;公众号的文章、小程序,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着用户在朋友圈中进行分享而进一步扩散。
如何充分的调动起朋友圈的流量,将沉寂的流量池活化起来,是微信近期多次“动刀”朋友圈的主因,但是目前来看,成效还不显著。
三、朋友圈,真难
头顶日曝光超百亿次光环的朋友圈,撑起了整个微信流量生态。
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无一不是依靠朋友圈来进行流量供应,就连搜一搜,也是依靠着朋友圈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腾讯2019年全年财报中可以看到,其网络广告业务收入达683.77亿元,而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则达到了528.97亿元。
腾讯还在该份财报中指出,社交广告增长主要受到朋友圈、微信小程序广告的带动,社交广告已经占据了网络广告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朋友圈广告已经构成了腾讯社交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
朋友圈,无疑是微信现在最大的宝藏,这也是微信屡屡动刀朋友圈希望从中挖掘出价值的原因。
但朋友圈已经遭遇了瓶颈,虽然说用户开始“逃离”朋友圈可能是一个假命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使用朋友圈了。
如今的微信,不再像是一个社交工具,更加像是一个工作工具而存在。
越来越多长的好友列表、各类同事领导的挤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仅仅是逃离朋友圈,更是开始逃离微信;下班之后直接退出微信,成为了越来越多“社畜”的选择。
张小龙在2019年的公开课上曾对逃离朋友圈做出了解释,“微信是一个完全公开的广场,所以你想点赞或者评论,意味着在广场里面公开的大声说了一句话,你会发现整个广场里面很多人都能听到;那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愈发沉重的压力只会让更多的用户选择离开。
当前微信只看到了朋友圈所拥有的巨额流量,虽说现在逃离朋友圈还仅仅是少数,但是这对于微信长远来看,不可忽视。
四、微信的“变革”之路,离终点还有多远?
朋友圈,就像微信的命根一样,微信近期的多个动作,都离不开朋友圈。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微信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构建起了朋友圈这一个巨大的私人社交生态圈,整个微信流量生态则围绕着朋友圈而搭建起来。
但问题在于,熟人社交,势必会使得这一流量只能局限在用户个人的一个较小的圈子之中,无法扩大化。
推出话题Tag功能,正是微信希望变革朋友圈的一次大的举动。
微博能够获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其对于标签功能的成功应用不无关联;在用户发布微博之时,微博会引导用户使用标签功能对所发的内容进行标记。
尤其是微博的热搜榜,就是依靠对用户所发的标签关键词进行统计,结合讨论量和阅读量,这一标签就会登上微博热搜榜,并会专门开辟一个专区对将相同标签的内容整理至一起;用户只需点击Tag就能直接获取到相关信息,从而提升了整个平台的流量流动。
微信此次推出Tag标签功能,可以看出其野心。
微信或许是希望借助Tag功能,将朋友圈由私人社交圈转变成为一个公共的社交圈,不断提升朋友圈的泛社交属性,削弱熟人社交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在整个微信之中形成完整的流量循环。
虽然这样能够帮助微信更好的利用朋友圈这一流量池,但是削弱私人属性,向泛社交圈转化,这是否会是一个好方向呢?
微信真的能够摆脱熟人社交这一标签吗,目前来看,道阻且长。
本文由 @松果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